油气体制改革须破四重门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5-10-13  来源:国际石油网  关注度:0]
摘要: 进口权放开:欣喜背后有忧患 将原油进口权和进口使用权逐渐放开,实现竞争格局优化。这也是很多人期待的此轮油气体制改革应该落实的内容。而从目前情况看,这样的期待已经在一点点变为现实。 今年5月27日,国家发改委公...

进口权放开:欣喜背后有忧患
 
    将原油进口权和进口使用权逐渐放开,实现竞争格局优化。这也是很多人期待的此轮油气体制改革应该落实的内容。而从目前情况看,这样的期待已经在一点点变为现实。    
 
    今年5月27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进口原油使用评估情况的公示》,初步确认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可使用进口原油750万吨/年。而东明石化也成为首家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的地方炼油企业。
 
    东明石化获得原油进口使用权,意味着长期制约民营炼厂发展的油源垄断开始正式松绑,中国炼油产业开始迈进新的阶段。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7家地炼企业获得合计3534万吨原油的进口使用权,这7家企业中,东明石化、盘锦北燃、利津石化和垦利石化已经获得了原油进口权。对于民企而言,这是值得欣喜的转变。
 
    但是,朱和直言:“改革不是谁迁就谁,谁给谁让步,而是要各利益相关方一起解决问题,共同往高处走。原油进口权和进口使用权的放开是好事儿,更市场化了。但是放开之后,民企就能赚到钱吗?不见得,挑战很大!”
 
    首先,他认为,地方炼油企业解决油源问题后,与我国“三桶油”旗下的炼厂在同一市场条件下竞争,还需要做很多颇具挑战的工作,比如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炼能结构、适应国家环保和安全政策要求等。
 
    其次,地方炼油厂与我国主营炼厂不同,其计划性较弱、趋利性较强,而进口原油从采购到加工的周期较长,一旦油价起伏剧烈,地炼企业就有可能面临长时间的巨额亏损。况且进口原油运输成本高昂,性价比较高,炼油效益还不如内贸原油。
 
    其三,当前我国国内炼油产能过剩已成很大隐患,如果地方炼油企业受原油进口权及进口使用权放开等利好政策的刺激,在充分利用现有炼化装置的基础上,千方百计上马新装置,提高炼化能力,必然会加重我国炼油产能过剩问题,届时盈利就成镜中花水中月了。
 
    朱和的担忧不是没有根据的。早在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时任中石化董事长的傅成玉就说过:“中国的炼油能力已经过剩,马上就严重过剩,且新增产能还在扩张,如不加以严控,今天的钢铁就是明天的炼油!”
 
    他计算说,按照现在已经在建的炼油厂计算,2015年,我国炼油能力可达到7.4亿吨,2020年将达到9.1亿吨。再加上一些小炼厂——一年200万吨以上炼油能力的至少有100多家,整体炼油能力达到一亿吨。
 
    根据炼油最新统计,当前,中国过剩的产能为2.49亿吨,过剩率高达50%。这个统计是以炼油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能源的消费为基准进行核算。如果将调和油考虑在内,产能过剩的部分还要放大。
 
    钢铁是国内产能过剩、全行业危机极为突出的典型,2013年产能达到10亿吨,占全球产能的近一半,但产能利用率只有72%。钢铁行业人士表示,现在炼2吨钢所获取的利润还不足以买一根冰棍。

上一页123下一页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键字: 油气 体制改革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