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油气矿2007年围绕油气增储上产两大攻坚战,目前原油产量已超出年计划,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两成多,肩负起了西南油气田公司的储量接替和产量接替重任。
打破壁垒:
创新“大科研”
2007年,曾荣膺集团公司“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称号的川中研究所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8项,为历年之最。该所提出“大科研”理念,打破科室、班组界限,集中优势兵力进行联合攻关,确保优质高效完成科研生产任务。
立足天然气跨越式发展,川中研究所主攻须家河组勘探及产能建设,加强重点探区飞仙关及上二叠统气藏的勘探,积极寻找后备资源及勘探接替新领域。该所承担的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科研项目“川中地区上三叠统储层评价及控制因素研究”已见成效,提出了有利储层分布区带和勘探目标,指导了2007、2008 年度勘探部署,在广安、合川、潼南等区块的勘探开发以及营山构造的旧井试修中均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成效。
立足原油稳步增长,研究所主攻老区老层和新区新层。以公山庙油田立体勘探开发为重点,通过对川中东部地区凉高山、沙一和大安寨进行油藏描述、深化解剖及重新评价,力争在产能建设、区块接替方面取得新进展。目前部分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果,如“鲜渡河—罗渡区块沙溪庙、凉高山组储层及含油气性评价研究”,结合已有钻试采成果评价储层含油气性,提出相对有利的勘探目标及旧井试修有利井位,为矿区原油勘探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技术攻关:
突出“特”和“新”
2007年,川中研究所以低渗透储层增产改造提高单井产能为重点攻关目标,针对特低孔渗、高度非均质特点,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及推广应用力度,以形成具有川中特色的开发配套技术系列。
井下节流技术应用试验,为优化、简化气田内部集输工艺流程提供保障。在广安区块推广应用该技术实现了单井无人值守,节省了地面工程投资;引进应用电子脱挂器,既提高了试井车的利用率,又避免了试井钢丝长时间负载造成断裂、仪器落井等事故的发生。
低渗储层改造技术应用试验,形成适合川中油气藏特点的压裂酸化化学排液技术。通过对大安寨、等区块油气井酸化压裂中的残液返排分析,弄清了影响三套储层油气井酸化压裂返排效果的主要因素;优选并确定了用于酸化助排和加砂压裂助排的助排剂,经16口井试验效果良好。
低压井修井配套工艺应用试验,优选压井、修井液,优化修井工艺,为磨溪雷一1气藏继续稳产提供技术保证。目前已优选出适合气藏的暂堵低滤失、低伤害修井液,提出了下步完井防腐管柱方案,形成了修井配套工艺技术,并在磨70井试验成功。
完善低压油井大压差酸化配套工艺,提高旧井试修增产效果。研究所成功研发了大压差酸化配套工艺技术,在旧井增产改造、新井试油、加砂压裂试验中均取得良好效果。今年在全面推广应用中继续改进井下工具结构,优化工具配置,进一步完善不同工艺要求的加砂压裂施工方法。
井位论证:
注重“精”而“准”
原油探井井位论证。对三个重点区块所有地震常规与特殊剖面进行拉网式搜查,结合岩性岩相、构造条件及早期钻探成果,拟定了一批建议井位目标。
开发井井位论证。以储层相对发育、含气条件较好以及控制合理的井网密度为原则,在磨溪嘉二气藏优选论证了12个钻探井位目标,矿区采纳6个。为确保公山庙油田持续稳产,今年优选部署了10口开发井,目前已完钻7口,获工业井5口。积极寻找油气产能建设接替区块目标,先后在充西区块论证部署了3口井,均获高产油气流。
旧井试修目标论证。先后在营山、合川、潼南区块优选出一批旧井试修建议目标,其中于今年上半年实施的营23、潼南3、公45井均获高产油气流。营23井获气表明营山须家河气藏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潼南3井获气大大扩展了潼南须二气藏的含气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