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推行有多远?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6-03-03  来源:中国科学报   关注度:0]
摘要: 近日,为推进能源互联网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布了《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在中国能源改革持续推进的当下,《指导意见》的推出是否能够推动能源行业与互联网的深...

近日,为推进能源互联网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布了《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在中国能源改革持续推进的当下,《指导意见》的推出是否能够推动能源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又能否解决中国能源发展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能源改革推动器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毅军看来,此时推动能源互联网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我国正处于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主要能源将发生大转换的节点上,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能够加快这一进程”。

专家认为,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出现,一方面是受应对空气污染调整能源结构必要性的驱使,同时随着能源价格持续走低、产能过剩,国内能源发展遭遇挑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了我国能源领域遇到的现实难题:“以往都是市场推动,而如今市场需求减少,今后如何发展,大家都很困惑。”

然而,能源互联网能否在短期内成为解决上述难题的利器,专家却有着不同见解。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肯定了能源体制改革与能源互联网之间的密切关系。他指出,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文件将电网的输电与用电端放开,“全社会都参与进来,这样电网就成了蓄水池,不仅提供电服务,而且各种分布式能源结构构成微网,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供应的可靠性”。

但也有专家表示,虽然与互联网的融合确实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手段之一,但不能完全寄望于依靠某个手段解决当前的能源困境。

“互动是互联网的基本功能,但目前能源领域的互动规模还比较小。”林伯强说,只有当互动量积攒到一定程度,能源互联网才能产生影响力,这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到。

可再生能源迎发展契机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张伯明认为:“能源互联网将对现有能源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他认为生态环境恶化、化石能源枯竭等能源资源挑战使可再生能源成了“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选择。

为了改变国内化石能源占比过高的现状,我国正在努力增加清洁能源的开发,希望以更多清洁能源替代燃煤,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为优化能源结构提供了契机。

“优化能源结构需要信息技术支撑。”张伯明说,由于可再生能源运行具有间歇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对不同能源有全局掌控,这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

对解决能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需要“通过市场、价格激励等手段有效降低传统化石能源比重,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还面临着自身局限性的桎梏,例如“间歇性、波动性、可控性差、预设性差”,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为这些不足找到了解决办法。

张伯明认为,通过能源互联网的协调作用,合理利用广域可再生能源时空互补性,实现能源跨地域的协调优化,解决电力实时平衡问题,就能解决上述缺陷。该系统一方面建立了信息互通渠道,另一方面解决了可再生能源既有问题,因此他表示:“未来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将会大大提高。”

期待能源话语权变革

但反观当前,能源互联网在现实中的推行还面临层层困难。

从技术层面而言,储能是能源互联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但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看来,通过电网加强智能调度、控制,同时不断克服可再生能源随机性、波动性的缺点,加强储能工作,形成小的微电网,从整体上发展“分布式”电网,这些技术上的难题“都可以突破”。

与技术层面的挑战相比,专家对能源互联网发展带来的能源商业模式变化更感兴趣。刘毅军表示,以往更多强调能源拥有方的话语权,但互联网的进入将使终端消费者的话语权和选择能力发生根本变化。用孟宪淦的话说,未来每个发电单位既是“互联网+”能源的消费者,也是电力的供应者。

其中牵涉到传统电力企业如何做好服务的问题,以及如何破解能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而打破传统电力开发单向模式的做法将带来一次巨大的变革。

逐个突破技术屏障的同时,如何在管理与机制层面为能源互联网发展提供充分保障,还需要更多探索。“能源互联网的总体目标是确定的,但具体怎么实现,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张伯明说。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