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海油 难以复制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1-01-25  来源:科技日报  关注度:0]
摘要: 绥中36-1油田海上石油生产设施。新华社记者 刘宇摄 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11月8日上午,位于波士顿查尔斯河对岸的哈佛商学院一间教室里,拥有该院45年教龄的乔伊?鲍威尔教授面对65名来自全球各地...

 

 

绥中36-1油田海上石油生产设施。新华社记者 刘宇摄

 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11月8日上午,位于波士顿查尔斯河对岸的哈佛商学院一间教室里,拥有该院45年教龄的乔伊?鲍威尔教授面对65名来自全球各地的企业高管说:“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和探讨一个不同寻常的中国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案例的名字是《中国海油: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公司》……”

中海油的成长故事在这座几乎和管理学本身历史一样悠久的校园被全景式展开。

全球顶级商学院的教学案例中至少有80%来自哈佛商学院,而其中以综合模块课程作“全景式”讲授的少之又少。从2010年秋季起,中海油即登上这个经典MBA的大雅之堂,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单拿出一项和人家比都不强,但合在一起谁也打不过我们”

中海油最为经典之处,在于它有一些特别管用、别人又难以复制的东西。记者在中海油采访,每每感觉得到它如影随形般的存在。

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说:“从能力上讲,我们的综合竞争优势,可能在世界上都很难找。”这不是他在建成“海上大庆”之后就忘乎所以自诩世界最强,而是对中海油某些具有唯一性竞争力的自信。

比如国企改革中过去认为要改掉的“大而全”“小而全”,国际上相对应的是专业化管理,这实际上是选择一个环还是一条链的问题。“我们已经‘大而全’了,就发展一条链。但国际上不认,怎么办?”中海油服境外上市时候,是10家公司合成一家,什么都有,“我们叫综合性服务公司,一站式服务”,可国际投行分析员不知怎么分析这一模式,国际承销商说这干不成,还让中海油裁掉2000人,“因为你的人均销售额、利润达不到国际同行平均水平,用算术就这么算出来了”;傅成玉就跟他们讲故事,“用中国国情把这件事讲通了”。结果不仅成功上市,还成为国际油公司的一个新的竞争优势,“就因为什么都能做,所以整体上成本就低。不能做的,找一个外国专业公司当分包商就行”。

人人都知道海洋石油成本远高于陆上,钻井船日租金高达15—20万美元,钻井平均成本每米10000—12000元,是陆上的6—10倍。“单位成本都很高,为什么我们能降?”一是科技含量高,二是效率高。高在哪?时间用得短——“我们在国内开一个油田要比国际同行少用一年甚至两年时间,成本就下来了”。差距这么大,在于中海油的集团价值最大化:集团化管理,分别上市,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分工,最终股东、国家、企业三赢。这就是“单拿出一项和人家比都不是最强,但是合在一起谁也打不过我们”的道理。

这样的经典,在哈佛讲堂的经典案例剖析中大概很难被宣讲;讲了,也很难被复制。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