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站着看别人干,到跟着一起干,到取代老外“独立”干
1月10日上午,位于南海东部的惠州21-1油田双子座平台。CACT作业者集团总裁蒋清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中海油“学徒”的经历,不禁感慨万千:“无论是管理、技术还是经验,当初我们几乎为零!”
“几乎为零”的其实还有资金。
傅成玉介绍,1982年成立的中海油,从“零”开始走到现在的5000万吨,用了28年;而西方发达国家相同的路程,走了100多年。
2010年12月19日24时,中海油国内油气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遂成为一个经典时刻。
所谓CACT作业者,前身是ACT联合体,没有代表中海油的第一个“C”。ACT三家,分别是意大利阿吉普(后并入埃尼集团)、美国雪弗龙和德士古(2001年两家合并),当年都是中海油须仰视的国际石油巨人。
1983年12月,跟ACT签订的南海东部惠州16/08区块合同,成为刚成立不久的中海油对外合作的“处女作”。说是合作,在那个“电焊工都用外国人”的年代,我们只有站着看别人干的份。现任中海油有限公司总裁的李凡荣,当时就在这个平台甲板上打杂。
1990年惠州21-1油田投产,成为南海东部最早产出的油田、也是迄今最大的油田。随着产能的实现,中海油在“站着看”过程中悄悄积累的理念、管理、技术也渐渐滋长。1996年,C加入到ACT联合体,中海油开始跟着一起干了。
这一年,南海东部年产量首度超过1000万立方米油当量,这时的惠州油田已成惠州油田群。
1999年,中海油的独立作业队伍第一次出现在与外方合作油田中——秦皇岛32-6,蒋清正是从这里走出来,2005年加入CACT。
2003年9月,中海油开始永久担任CACT总裁,此前20年,这一职位从来都是外方专属。目前CACT管理团队150人,只有两位来自外方。
“从站着看别人干,到跟着一起干,现在终于可以取代老外‘独立’干了。这充分显示了外方对中海油技术、管理及操作能力的逐渐认可。”蒋清说。
中海油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局长刘再生透露,截至2009年年底,中海油在南海东部海域已先后与美国、意大利、日本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51家石油公司进行合作,签订合同、协议近百个,引进外资近百亿美元。在这个“中海油对外合作主战场”,中海油自营油田产量占比逐年增加,“但对外合作的大门不会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