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列为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钢铁与煤炭成为未来去产能的重点领域。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从统计数据来看,2015年钢铁与煤炭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7%和68%,远低于需求平衡时85%。尤其煤炭,从最高利用率的93%,短短2年时间,就减少了近三分之一,而且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所以,煤炭行业的去产能将是未来一个较长时期的正常态势,按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说法,煤炭行业进入了需求增速放缓期、过剩产能与库存消化期、环境制约强化期、结构调整攻坚期。“四期并存”是煤炭行业发展现阶段的新常态。
为适应煤炭行业去产能,煤矿安全执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监察工作思路,通过改进和完善监察内容、监察方式和监察手段,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比如山东煤监局的坚守安全生产“红线”、超前防控和精细化监察,安徽煤监局的责任监察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来说,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作为煤矿安全监察的技术支撑机构,也应该主动去适应,全方位、全过程地做好煤炭去产能煤矿安全监察的技术支撑。下面就这个题目,谈几点个人的意见。
一、树立和坚持为煤矿安全监察做技术支撑的理念,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自成立以来,就非常注重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顶层设计,规划、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信息、实训考核、应急救援指挥和技术支撑等五大体系,特别是在国家安监总局(2011—2015年)监管监察能力建设规划中,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更是浓墨重彩,规划把国家和省二级安全生产实验室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完善事故分析鉴定等21个国家级实验室,成立了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所属26个安全技术中心。这些实验室(机构)的职能就是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提供技术支持,为安全生产事故分析提供技术鉴定,为安全生产科技进步提供技术服务,这些就是安全生产实验室、技术中心的定位。所以为煤矿安全监察做技术支撑是安全生产服务机构的最本职工作和第一要务,把实现煤矿安全这个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效益作为自身价值的体现,树立良好的公益形象,才是我们应该一贯坚持和秉承的从业原则。在煤炭行业低迷、煤炭企业面对生存压力的情况下更应如此。当然注重社会效益不是不要经济效益,特别是非财政拨款的机构,可以说没有经济效益就无法发展甚至生存。加大对煤炭企业的技术服务力度,减少对煤炭企业的收费,目光放远,眼界向外是目前形势下的一个智慧选择。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的整体实力可以说优于其他行业技术服务机构,以安全生产检验检测机构为例,它不仅要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更要符合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能力的通用要求,在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设备(台套、金额)、场地(面积)等方面的要求可以说是很苛刻。所以获得安全生产检验检测资质,不论人员、设备、设施等硬件方面,还是质量体系软件方面都有其他行业机构无法比肩的优势。目前行业壁垒逐渐拆除,更是为眼界向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可能。比如,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特种设备、食药安全等领域,都可能成为效益的增长点。生存问题解决了,留得煤矿这座“青山”,何愁今后的金山银山?既不应因煤矿拖欠服务费用而降低甚至不履行技术服务的职能,更不可因经济效益而损害安全生产这个社会效益。
二、严守法律法规红线,树立公正公信的形象
安全技术服务机构首先要把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每一个人员的从业准则,并作为一项铁的纪律加以贯彻执行。让技术服务机构全体员工清楚地意识到《刑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看似“高大上”的法律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工作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工作中遵循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都是相关法律的构成部分,明确树立违规(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方面)即是违法的观念。无私是人类的追求,同情是人类的美德。在煤炭行业去产能的背景下,高抬贵手可能是每个具有同情心或有利益驱动的人都有的冲动。这个时候,作为技术服务机构,更要牢固坚守法律法规红线,头脑清醒,坚持原则,不为情动、不为权动,更不能为钱所动。一是一,二是二,数据要做到真实、准确和及时,结论要科学规范、依据充分。树立经得起时代和利益考验的公正公信形象,是最有价值的软实力。如果说对煤炭企业减少收费是小善而为的话,那么在坚守法律法规红线方面,就要绝对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丰富技术标准和规范
目前煤炭行业的技术标准主要以专用的煤炭行业标准(MT)和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两种。以应用最多的煤矿检验检测领域来说,大致可以分成型式检验和在用品检验两大类。通俗地讲型式检验,大部分是安标检验,解决“准入煤矿”的问题,目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这方面的标准已经趋于完善,安全标志管理已深入人心。另一类是在用品检验,解决“煤矿准用”的问题。由于实施时间短、运行不规范,加之利益驱动,不时传来诟病之声。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年各煤矿检验机构,特别是各省级煤矿监察局直属的技术服务机构,发现和预警了大量的安全隐患,为各地煤矿安全监察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撑服务,安全生产形势大为改观,有目共睹,业已成为煤矿安全监察技术服务的常态。就目前而言,影响在用检验发展的瓶颈问题是技术标准和规范的严重滞后。在十三五规划中,特别提到了“加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修订”,于此应有关联。国家安监总局成立初期,仅出台了煤矿主通风机、提升机(绞车)、空气压缩机和水泵等四大设备的在用检验规范,而后在煤矿领域就再无续集。就全国的煤矿现状来看,四大主要设备已不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所在,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综合治理的需要,安全系统的理念正逐渐取消单一设备安全的概念。像煤矿监控系统、供电系统、定位系统、瓦斯抽放系统、井下非金属材料阻燃性等已成为煤矿安全监察的重要领域,新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在这些方面都有体现。查大系统,防大事故已经成为煤矿监察的共识。作为安全监察的技术支撑的服务机构,就要紧跟安全监察的步伐,想安全监察之所想,急安全监察之所急。还有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治也体现了煤矿安全监察注重人文关怀的新思路,而其依据标准多是沿用卫生部门制定的GBZ系列,在现场取样方面许多要求不具体,应用于煤矿针对性不强。所以许多省份的安全技术机构根据各自的区域需要,制定和实施了一些操作性极强的地方标准,改变了用产品型式检验标准剪裁后用于在用品检验检测的无奈之举,很好地化解了安全生产行业缺少在用检验检测技术标准的难题。这些做法,不仅是在丰富和完善着在用检验这个凾待成长的事物,也是在筑牢和加固安全生产这道防线,要加以应用和大力推广。
四、依靠先进科技,创新技术服务方式和内容,使技术服务做到科学、有效、准确、便捷。
去掉落后产能的时期必然是科技进步更新的时代。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特别是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技术服务决不能拘泥于传统方式,要充分分享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红利。以检验检测服务为例,有的机构根据检验设备的变革,改进甚至更新原有的检验方法,作为一种非标准方法加以使用,大大提高了检验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有许多检验检测项目,比如通风机、提升机的各主要性能参数完全可以用实时监测代替原来的定时定点检测。技术人员通过对实时数据的分析,去掉随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可以更科学和更全面地来判断这台设备乃至整个系统的安全状况。数据传输更可以接入安全监察信息系统,随用随调,为安全监察提供的技术服务也更及时和更科学。在大数据时代,技术服务的内容也应向各项安全数据的分析转移。在掌握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模型试验、回归拟合、统计分析等公认有效的科学方法,对各项数据的走向、性能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研判,可大大提升技术支撑的超前性和科学性。预先采取防范措施,控制和消除它们,更好地防患于未然,把一切不安全的因素消除在事故发生之前,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从而在更深层面上践行“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物联网工程已启动数年,检验检测子系统乃至技术服务支撑分系统的接入,必将锦上添花且大势所趋。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也能为设备乃至系统性能的改进、煤矿技术进步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持。与此同时,减少了技术服务机构自身运营费用以及煤矿因技术服务而进行接待的费用,加之时间的成本,也是不可小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在去产能新常态下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做好煤矿安全监察技术支撑必须在正确定位、遵纪守法的前提下,适应新需求,引领新理念,采纳新方法,使用新技术。当然,做好这方面工作,还有其他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引进高素质人才,借鉴国外经验等,鉴于本人学识所限,在此只能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