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已经没有了绿意,显得有些萧条,然而午后站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太阳能生态发电园区内看着整齐划一且向阳的
光伏面板,望着点点闪烁的太阳反射光让人顿时感受到了暖意,这一片“绿色产业的向阳花”正是冬日午后最耀眼的生机。
也正是这片“绿色产业花园”为我省光伏产业全产业链卡住了最后一个“铁扣”,将光伏产业链上每个企业的付出转换为最终的
清洁能源——电能。
“别看这一块块单薄的光伏面板,不仅汇聚了最先进的光伏技术,更融合了生产
多晶硅、多晶硅浇铸、多晶硅切片、多晶硅电池片、多晶硅组件、单晶硅、单晶硅切片、单晶硅电池片、单晶硅组建、光伏逆变器、晶硅电池边框、光伏支架等企业的辛劳与汗水。”园区负责人指着面板解释道。
我省被誉为中国太阳能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年总辐射量达5800至7400兆焦/平方米,省内可用于光伏发电的荒漠化土地达10万平方公里,因为独特的生态环境,在这里发展光伏产业可谓是天时与地利并存,用最绿色的方式将独特的地理优势转换为造福全人类的清洁能源,至此,我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并以“一年一百万千瓦”的建设投产速度全力挺进,成为了目前世界上大规模并网光伏电站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并且,正因为青海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吸引全国各地的光伏制造企业汇聚于此,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引导下,布起了环环紧扣的光伏产业链。
据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建成投产光伏制造企业12户,累计完成投资约150亿元,实现产值超过100亿元,并且全产业链已经建成。
从西宁经济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晶硅基地到南川工业园区高倍聚光太阳能电池基地再到海东市工业园区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基地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光伏制造和光热配套产业基地,产业模块分布错落有序,链条脉络清晰已成为我省光伏发展的主轮廓。
11月1日,早上天还未亮,位于西宁市东川工业园区晶硅基地的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已经开始装车准备将企业生产的高纯度多晶硅运送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青海日晶光电有限公司;而位于德令哈的日晶光电公司正在按流程准备接到高纯多晶硅后将其送入无菌车间进行多晶硅铸锭、切片和多晶硅电池片组装,再配置公司生产的多晶硅组件,和我省企业生产的光伏逆变器、光伏支架,一个多晶硅的光伏面板就已经可以投入生产了。
另一边,同是亚洲硅业的一组车队正在将自己的高纯度多晶硅运送到同在一个园区的阳光能源(青海)有限公司,进行光伏生产环节的单晶硅锭和单晶硅片的生产,也开始了单晶光伏产业链的延续。
阳光能源(青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俊伟说:“企业全年生产的近3000吨单晶硅全部提供给黄河上游
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进行电池的组装及深加工,可谓链条的无缝对接”。
黄河水电和国电投两家公司均因有自己的光伏电站,光伏电池组加工好后,再采购阳光电源(青海)有限公司的光伏逆变器,青海嘉禾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电池边框等配件后光伏面板可以上线投入生产了。
虽然一边是单晶、一边是多晶,但同样被全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细分的清晰明了。其中,上游分为硅料、铸锭、切片,中游为电池片和电池组件,下游是应用系统,目前每个链条环节都有相关企业,光伏采购可以实现足不出省。
作为产业链上游的亚洲硅业,总经理王体虎介绍:“企业生产的高纯多晶硅提供给阳光能源(青海)有限公司、青海鑫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青海日晶光电有限公司,这种市场与产业的无缝对接不仅减少了企业成本,使产品周期缩短,加大本省企业的互动,更拉动了我省整体制造业的发展也是帮助工业转型的有益举措”。
阳光能源的高俊伟同样算了一笔账,企业在没有上下游对接时,产品完全省外销售的时候,2000多公里的运输成本就占到了总成本的30%,并且外地市场有自己的市场群,新企业很难占有高的市场份额,也只有本省企业抱团才能与其他地区的企业相竞争。
高俊伟还说,企业在加入全省全产业链的这段时间里已经发现了不少优点,除了降低了运输成本外,售后、维修、技术交流都方便快捷,有什么需要直接和相关企业联系,几个企业间合作也越来越默契。
从晶体到切片再到电池组装,相关配件,青海从原来没有相关企业到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光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光伏逆变器、超白压延光伏太阳能玻璃、光伏支架、晶硅电池边框等大小相关企业的样样齐全,再从政府组织上下游对接相互合作,到企业与企业间的主动上门寻求合作,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阳光电源(青海)有限公司的光伏逆变器是去年5月投产的,目前已经与我省十几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每个项目、每个客户都是企业用自己的产品质量赢取的。企业负责人介绍,产品省内消化可减少各类成本,这些成本企业均让利于用户,双方盈利,并且对各用户的反应能做到最及时的反应与处理。从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到三峡
新能源有限公司,再到青海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都对阳光电源的逆变器赞不绝口,认为本省产光伏配件的质量正在迅速提高。
任重而道远,目前,我省光伏产业链虽已建成,但产业由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发展强链成为了我省下一步的前进方向。思考与实践,光伏之路还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