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产油国减产执行情况远超预期,但
油价似乎并未买账,今年年初以来
国际油价总体维持窄幅震荡走势。一方面,可能是产油国说的减产不足以让市场信服;另一方面,最令人担忧的还是气势汹汹的美国页岩油。此外,
欧佩克减产能否继续贯彻落实、非欧佩克国家能否通力合作,还存在诸多变数。
今年1月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开始执行减产协议,2月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年初产油国的减产执行效果较好。不过,世界石油市场再平衡与油价反弹均非易事,后期油价走势不仅取决于产油国减产的进一步落实,还有其他诸多方面的因素需要考量。
先看看产油国的减产执行情况。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合作减产的目的自然是提振油价,过去一年中“冻产”“减产”的几番炒作也支撑了油价的几轮涨势,现如今真正达成减产协议了,他们当然不会浪费这一大好题材。今年第一个交易日开始,沙特、科威特及非欧佩克产油国阿曼便纷纷发表已经开始执行减产协议的言论,随后一些其他产油国也相继表态,包括非欧佩克中减产配额最高的俄罗斯。
总的来看,欧佩克主要产油国和俄罗斯均较好执行了减产任务,形势一片大好。1月底,路透先行公布了欧佩克1月产量数据,与减产参照的去年10月产量水平相比,欧佩克成员国已减产95.8万桶/日,相当于承诺数量的82.3%,大幅超越了上一次在2009年减产协议起步时的60%。2月10日,国际能源署(
IEA)发布石油市场月报,欧佩克1月减产执行率达到创纪录的90%;2月13日,欧佩克发布石油市场月报,这个组织1月减产执行率达到93%。
然而,尽管产油国减产执行情况远超预期,但油价似乎并没有买账。今年年初以来国际油价总体维持窄幅震荡走势,上涨动力并不充足。究其背后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产油国自己说出来的减产并不足以让市场信服,投资人对减产的真实落实情况仍有疑虑;另一方面,最令市场担忧的可能还是气势汹汹要重返市场的美国页岩油。除此之外,欧佩克减产能否继续贯彻落实、非欧佩克国家能否与之通力合作,也还存在诸多变数。总而言之,国际油价要想进一步反弹仍然面临诸多阻碍。
首先,美国原油产量的复苏是最大的拦路虎。去年随着油价出现一定程度反弹,美国石油生产商的生产动力有所增强,石油在用钻机数于去年5月底触底反弹,原油产量也在去年9月触及阶段性底部后有所回升。去年年底,产油国减产协议的达成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石油生产商的生产动能,钻机数回升速度加快,原油产量增幅也日益明显。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2月美国周度原油产量已回升至近900万桶/日,相比去年9、10月的最低水平提高了超过50万桶/日。与此同时,美国油气生产商资本支出的增加也令市场担忧美国原油产量回升将加快。近期超过12家美国页岩油气钻井商公布了2017年初步资本支出计划,平均来看这些油气巨头的预算增幅高达60%,这暗示着在产油国减产的情况下美国页岩钻井商们正在努力抢夺市场份额。因此,投资人对美国原油产量大幅回升并抵消产油国减产效果的担忧不断加剧,给油价带来重大压力。
此外,关于美国原油产量前景还需注意的是,极其青睐石油行业的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已宣誓就职,其上任伊始白宫网便展示了他的“美国优先能源计划”,主张取消奥巴马政府的“气候行动计划”,并明确主张发展页岩油气资源。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将大力推动美国石油行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美国原油产量回升,进而加剧产油国减产计划的执行难度,并成为市场再平衡及油价回升的阻碍。
其次,从欧佩克内部看,限产协议豁免的利比亚和尼日利亚两国仍有较大增产潜力,参与协议的伊朗和伊拉克两国也有暗度陈仓的可能。由于国内动乱导致原油生产受阻,利比亚和尼日利亚在限产协议中得以豁免。限产协议参考的主要是去年10月原油产量,当月利比亚和尼日利亚产量分别为52.8万桶/日和162.8万桶/日,相比卡扎菲执政时期以及尼日利亚武装分子袭击该国石油设施之前的水平分别低了110万桶/日和30万桶/日左右。最新情况来看,利比亚1月原油产量已回升至67.5万桶/日,达到三年来最高,且相比去年低点已经翻番。与此同时,利比亚石油官员近期还表示,该国要在今年8月增产至120万桶/日。尼日利亚方面,由于国内局势反复动荡,该国原油产量在去年12月出现回落后,今年1月小幅回升至157.6万桶/日。尽管由于国内的动荡因素长期存在,这两个国家的产量复苏进程不会一帆风顺,但这两个国家增产潜力巨大,从而成为欧佩克减产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阻碍。
此外,减产协议落实过程中两伊也难免会有暗度陈仓的可能。早在限产协议达成前,伊朗便是协议达成的最大阻力,同时高度依赖石油收入的伊拉克对于减产也不太情愿。因此在协议达成之后,这两个国家便开始努力增加产量和出口量,伊拉克去年12月原油出口量创下历史纪录,伊朗原油和凝析油出口量也达到1979年以来最高。此外,伊朗今年1月初还出售了超过1300万桶海上存储的原油,趁其他国家减产之机抢夺市场份额。尽管目前来看,伊拉克表示已开始执行减产协议,同时伊朗当前的产量水平仍低于协议目标,但在往后的日子里,这两个国家是否会暗自增产呢?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
最后,俄罗斯仍有较大增产可能,下半年仍可能大幅增产。俄罗斯在减产方面一向不是什么好盟友,历史上经常把减产演变成增产。目前看来,该国的减产实施得还不错,但后劲能否十足还未可知。不过,抛开上半年的减产落实效果先不说,由于当前市场普遍认为下半年产油国的减产协议可能不会继续实施,而俄罗斯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不断增产,因此下半年该国极有可能趁油价还在较高水平时大幅增产,从而成为石油市场再平衡过程中新的绊脚石。伍德麦肯锡分析师Christian Boermel预计,俄罗斯原油产量将在今年下半年重启升势,到年底该国产量将触及新高,并在2018年继续走高。
综上分析,以欧佩克为首的产油国想通过减产改善市场和油价的目标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不但其自身的减产落实起来困难重重,其间还要面临诸多外部阻碍。在经历了两年多的石油市场供应过剩及低油价后,市场的修复及油价的反弹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对于整个石油行业而言,仍可谓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