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近3年断崖式下跌及低位运行后,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成为热议话题。3月25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大宗商品见底了吗”分论坛上,专家们结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预测未来国际
油价不会再遭遇暴跌,很难重回100美元时代。
大宗商品价格反映的全球通货膨胀率水平,反过来又会影响能源需求和
原油价格。
分析低油价以来全球大宗商品和国际原油价格变动情况,两者基本同频共振。2016年,全球大宗商品和国际原油价格触底反弹,并维持中低位运行。当年CRB综合现货指数(美国商品调查局依据世界市场上19种基本的经济敏感商品价格编制的一种期货价格指数)平均为180,较2015年平均下降13.3%。尽管个别商品价格有回暖现象,但全球性通货紧缩风险仍然存在,这显示出全球经济复苏较为缓慢,能源、矿物和农产品需求拉动仍不足,
国际油价快速上行存在阻力。
关于未来大宗商品和国际原油市场发展,多名参会者持乐观态度。SK全球成长委员会委员长、总裁俞柾准预测:“2017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140万桶/天,其中中国30万桶/天、印度30万桶/天、中东30万桶/天。”这与之前国际能源署、
IEA等专业机构所公布的预测结果基本相符。
国际能源论坛秘书长孙贤胜认为,在油气市场方面有“三个不会”:一是油价不会再高于每桶100美元;二是油价不会再暴跌;三是全球
油气勘探投资缩减将近1/3,可采储量连年递减,未来油价风险不会减少。
目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呈趋势性回归已有一段时间。但从过去70年经验看,每轮周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出现长达一个季度的短逆转、波折和二次下行。
国际油气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同样存在。尽管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与IHS等多家机构预测,国际油价将回到每桶50美元到60美元价值中枢,但
欧佩克成员国减产协议的执行情况、美元能源政策调整情况、能源行业技术变革,以及变幻莫测的地缘政治等都将对未来国际油价走势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石油企业应做好长期应对国际油价“高不成低不就”状态的准备,从控投资、压成本等短期应急应对转为综合施策,长效应对低油价带来的影响,着眼未来布局谋求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