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炼化项目的密集建设和愈演愈烈的产能过剩同时到来,炼油行业必然会有一个大洗牌。后续市场将如何发展?或许,美国的炼化行业整合的历史可以提供一些借鉴。
我国的炼油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份来自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现有炼油能力达7.48亿吨/年,产能过剩达1.38亿吨/年。按照全球炼油企业平均开工率83%计算,我国炼油产能也过剩1亿吨/年。
在这种背景下却有多个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密集上马和建设。(此前,华夏能源网记者曾经对七大炼化基地的重点项目进行了整理报道。“大炼化”时代来临!这些炼化基地的进展你都了解吗? )这也就是说,2020年以前,七大炼化基地中,江苏连云港、浙江宁波、大连长兴岛、福建古雷、河北曹妃甸基地都将会有一个或多个千万吨级别的大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
但令人担忧的是,与炼化市场相对应的中国
成品油消费市场已经开始萎缩。
2017年初,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报告称,2016年我国石油消费增速放缓,成品油消费首次出现回落。2016年全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3.13亿吨,较上年下降1%,增速较2015年回落6.2个百分点。
炼油产能不断扩大,但是成品油的消费却呈现出萎缩的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国炼油产能仍将继续快速增长,或将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炼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金云的署名文章表示,到2020年我国炼油能力在充分满足国内需求并尽可能大量出口的情况下,至少还将过剩1.1亿吨/年。
大炼化项目的密集建设和愈演愈烈的产能过剩同时到来,炼油行业必然会迎来大洗牌。狭路相逢勇者胜,炼化产业的过剩之路将会如何走,美国的炼化行业整合的历史也许可以提供一些借鉴。
从分散到集约,大国炼化之路
美国是世界上炼油能力最大的国家,2016年炼油能力达9.08 亿吨/年,约占全球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18.9%。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至今的大多数时间,美国炼厂的开工率一直在85%左右,保持着全球先进水平。
从1982年到2016年,美国的炼油企业从320家降至139家,降幅达到57%。期间经过活跃的兼并与重组,保留优秀资产,淘汰落后产能。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炼油产能自 1982 年后几乎没有大的扩建,1982至2010年近30年里产能仅增长3000 万吨/年,增幅仅4%,直到页岩油气革命成功之后,这一局面才又发生变化。
美国炼油产业的集约化发展特点明显,前十大炼油企业加工能力占全美总炼油能力的 67%,平均规模在1 000万吨/年以上。前五大炼油企业加工能力占全美总炼油能力的42%。瓦莱罗(Valero)能源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炼油公司,共有13座炼厂,2015年产能 1.03 亿吨/ 年,占美国炼油能力的 11%。
美国炼油产能主要集聚在
墨西哥湾沿岸地区,这里聚集了上百家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型
石油石化公司,炼油能力占美国总能力的52%,平均规模 835 万吨/年。其他炼油发达国家也呈现这一特点,韩国80%的炼油产能集中在蔚山、丽水、仁川地区。日本近90%产能集中在东京湾地区,23家炼厂产能合计1.96亿吨/年,平均规模800万吨/年。
而这样的路径对中国有什么启示?
从1982年到2016年,美国的炼油企业从320家降至139家,降幅达到57%,经历了炼油产业的大洗牌。 美国在炼油行业的兼并、重组和整合当中,呈现出了以下的趋势和特征,也许可以为中国的炼油产业提供部分借鉴。
借鉴1:规模化和炼化一体化成为炼油行业重要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更低的成本优势、更高的整体利润率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美国前十大炼油企业加工能力占总炼油能力的 67%,平均规模在1 000万吨/年以上。前五大炼油企业加工能力占全美总炼油能力的42%。大型化的炼厂可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大型化炼厂的边际生产成本更低,利润也更加丰厚。而某个地区的产业形成规模之后,可以通过物料互供和公用工程共享,节省成本,提升效益。
美国炼油行业注重炼化一体化发展,50% 以上的炼厂有下游配套化工装置。其中最主要的炼化一体化基地墨西哥湾地区,3/4 的炼厂配有一体化加工装置。炼化一体化延长产业链,提高炼厂的整体利润率。相关资料显示,单纯生产油品的炼油厂的利润率约为20%,炼油与乙烯一体化企业的利润率为29%—30%。美国斯坦福国际咨询及研究所的研究也表明:炼油/石化联合企业的利润一般高于单独炼厂。
借鉴2:物流条件是影响炼厂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其次才是市场。
在市场尚未饱和的时候,炼油厂的布局主要考虑满足当地的市场需求,因此炼油厂布局因素会把靠近市场优先考虑在内。而进入产业的调整阶段时,各个区域市场都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炼油企业的目标市场无法再局限于当地,尤其对于大型炼化基地,其产品除了满足当地需求外,更多需要销往区外甚至大量出口到海外。
因此,炼油企业要做到花费更少的物流费用来获取上游原材料和输送到国内和国外市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相对的,炼油厂所处市场的容量大小在布局考虑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美国最重要的炼油产能都位于墨西哥湾和中西部地区。这两个地区的原料来源丰富,管道交通和海运进口十分便捷。而另外三个地区由于资源条件不足或者物流条件不足,在后续发展中均受到阻碍。
而物流因素当中,海运条件会成为影响炼油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美国中西部尽管具备良好的资源条件,在2009年后这一优势因
页岩气革命资源优势还有进一步增强,市场也还存在一定空间,内陆管网也比较完善,但因不具备海运条件,2000–2015 年产能增长不足1000万吨/年,仅占新增产能的10%,而墨西哥湾区尽管当地炼油能力大大超出当地需求但仍因最优的物流条件成为美国扩能最大的地区,吸引了2000年后85% 的炼油投资,近15年产能增长8 354万吨/年。
借鉴3:虽然规模经济有其巨大优势,但决定炼厂市场竞争力的还是其盈利能力。
美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是按照市场运行规律进行落后产能的淘汰和过剩产能的分解。因此,获利能力是决定炼厂竞争地位的关键因素。
美国退出的炼厂主要集中在东海岸和西海岸这两个获利性较差的地区,2000年关停近2700万吨/年。而落基山区尽管多为小炼厂,平均规模仅208万吨/年,但因获利性好,该区炼油产能在2000年后仍增了22%。因此,在结构调整时期,炼厂退出与否并不完全以装置规模决定,更要考虑装置的盈利性。
大猜想:中国炼化产业的整合将会怎么走
截至2016年底,中国炼油能力达到了7.5亿吨/年,形成了以
中石化、
中石油为主,
中海油、
延长石油、中化、中国兵器、地炼、外资炼厂等多元发展格局。这其中,中石化产能占全国炼油总产能的34.5%,中石油产能占比25%,中海油产能占比5.1%。全国约130家地炼(含央企收购或控股)的炼油产能为2.62亿吨/年,占全国炼油总产能的34.8%,七成左右的地炼市场份额集中在山东省。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系中,大型石油央企与国企长期处于能源行业的支配性地位,地炼企业和它们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无法获同等的市场主体地位。直到2015年2月,地炼企业才以淘汰部分产能为代价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且原油使用量受到配额的严格限制。到2015年11月,地炼企业才获得了短暂试水成品油出口的机会。
目前,国家规划的七大炼化基地的各项目都在有条不紊地筹备和建设当中。预计到2025年,七大石化基地的炼油产能将占全国总产能的40%。而在七大炼化基地的项目当中,又有诸多项目属于民营炼厂,如浙江石化的4000万吨/年炼化项目,恒力石化的大连长兴岛2000万吨/年炼化项目,江苏连云港炼化基地的盛虹石化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
七大炼化基地的炼化项目均采用了炼化一体化的方式,平均规模均在1000万吨以上,高于国际炼厂的平均水平。且七大炼化基地均位于港口城市。目前,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长期在50%以上,2016年升至65.5% ,再创历史新高,这其中大部份通过海运方式进口。因此,笼统地说,七大炼化基地相比位于内陆的小型地方炼厂将拥有更低的成本优势、更高的整体利润率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总的来说,以三桶油为主的央企炼厂平均规模更大,更利于发挥规模优势,受益于其优势性的市场主体地位,在炼化行业整合的过程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而七大炼化基地的民营企业项目会受益于其规模优势和炼化产业链的延伸,整体的市场竞争力也可以和央企炼厂一较高下。数量众多,体量小的部分地炼企业可能会在产业整合当中被并购或者关停。但地炼企业中的佼佼者因为拥有更强的盈利能力,也能在未来的产业格局中赢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