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另类中海油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1-02-23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关注度:0]
摘要:   傅成玉人生的一半以上时间是在石油行业度过。从1982年加入中海油后的20多年里,傅成玉曾在这家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的各个业务板块工作。直到2003年10月,傅成玉担任中海油总经理。   傅成玉肤色黝黑,国字脸上一副硕大的方...


  另类“石油巨头”

  “说我们公司很西化,但是我们的做法有着很浓厚的中国特色。”傅成玉谈及中海油在中西文化的“夹缝”之间,不免感慨。

  这亦是傅成玉本人的经历影射。32岁时,傅成玉被公派到美国南加州大学留学,主修石油工程专业。回国后,他参与过中海油与阿莫科等多个外资公司的合作项目。这些经历对他的影响深远。

  在国内,中海油亦是有独特的“出身”:在三大石油公司之中实力最弱,不过历史包袱亦是最轻;中海油希望以企业的身份“走出去”,但在海外经常被贴上国家石油公司的标签;中海油最早与国外石油公司合资,不过在中西文化的冲击之下,仍难以抹去与生俱来的“中国味道”。

  《财经国家周刊》:中海油是中国最早与国外合资的国企之一,也被认为是最“西化”的大型央企。独特管理模式和技术路线的形成,对中海油“走出去”有无帮助?

  傅成玉:中海油是最先学西方的,而且学得比较彻底,把西方大多数的东西都拿过来了。但是当我们发展到一定程度,要跨越的时候发觉非常难。

  为了超越,我们还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们的优势是学习能力强,首先是把西方的东西搬过来了要消化,把它揉碎了,把我们之前的东西揉碎了往一起掺。掺完了形成的东西既不是西方的也不是我们原来的,但是包含了我们和西方共同的管理上的价值和理念,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做法,所以在管理路径上跟西方都还是不同。

  我们国家工业化对能源的需求主要是靠我们自己,不是靠走向海外。我们搞工业化是因为我们要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走出去,到海外建大庆主要不是为了发展中国经济,而是为了和世界经济更深融合。

  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个独到的长处,这是西方石油公司所没有的。就是我们真正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当地的合作伙伴着想。

  在海外,我们问的不是我想干什么,到了外国首先问你需要什么,我能给你解决啥,如果我不能给你解决问题,恐怕我在这里待不长。这需要就太多了,搞石油的人很多,搞基础设施投资的人不多,我们就可以发挥中国的综合优势,把中国其他搞基础设施的公司吸引进来。

  中国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双赢发展的理念,是中国独有的,是在资金、技术实力至上的。

  《财经国家周刊》:2005年竞购优尼科失利后,中海油在走出去方面有何新的进展?

  傅成玉:我们在海外发展的这些年,虽然没有像2005年收购优尼科那样大家都在喊,吵吵嚷嚷,但是我们发展都很好、进展很快。

  有些海外媒体说我们是去抢资源,实际上我们在海外开发的资源是卖给当地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当地也是需要能源的。

  作为一个公司,实力是盈利能力。就像改革开放之初外国公司到我们这里来,它帮我开发了石油,它拿资金技术,油卖给我们。我们走的路是一样的。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