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惨败 “调头”出海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1-02-24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关注度:0]
摘要:   收购优尼科惨败后,中海油的并购策略明显改变,更强调中外合资搭建平台收获果实的柔性出击   1月19日,北京。一项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等评出的2010年中国十大并购人物及事件榜单揭晓,中海油系列海外并购上榜。  ...

  收购优尼科惨败后,中海油的并购策略明显改变,更强调“中外合资—搭建平台—收获果实”的柔性出击

  1月19日,北京。一项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等评出的“2010年中国十大并购人物及事件”榜单揭晓,“中海油系列海外并购”上榜。

  相比其他来头显赫的奖项,这项评比影响轻微,甚至中海油高层都不知道公司获得了这样一个奖项。

  不过,对中海油来讲,这个普通奖项却有着特别的意义。在2010年,中海油以三起共计逾70亿美元的并购,一扫自2005年优尼科并购失利之后的沉寂,重新站在了中国油企出海的潮头。

  “我们到海外,首先问对方需要什么,我们能解决什么。如果我不能为对方解决问题,恐怕我们在海外待不长。”傅成玉说。在遭受优尼科惨败之后,中海油的并购之路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线”,合作与共赢成为了口头禅。

  曲折出海路

  纵然已经过去6年,优尼科并购失利依然在傅成玉所接受的采访中不断被提起。每一次,傅成玉都不厌其烦地做着总结和反思,这也成了中海油在海外并购中永远的痛。

  2005年1月,中海油发起对美国第九大公司优尼科(Unocal)的收购要约,185亿美元的现金收购价震动全球。本次收购被看作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重要一役。

  事情的发展让中海油始料不及,美国政界人士以各种理由对收购进行阻挠,一场商业收购被涂抹上浓重的政治色彩。为释放诚意,傅成玉一度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做出承诺:并购优尼科后不裁减美国员工、不将美国资产运回中国。

  最终,中海油的收购还是以失败告终,雪佛龙公司以较低报价将优尼科收入囊中。傅成玉说,“世界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没有准备好,就算是现在做这么大规模的收购,依然会遇到反对。”

  兵败优尼科后,中海油的海外收购骤然归于沉寂。从2005年到2008年3年间,中海油仅在2006年发起了对尼日利亚海上石油开采许可证(OM L130)所持45%工作权益一项收购,22.68亿美元的案值与收购优尼科超百亿美元的气势相去甚远。

  对此,傅成玉并不讳言是受到优尼科失败的影响。而并购市场和国际油价的风云变幻,也让中海油多了一份谨慎与耐心。2008年7月,中海油以25亿美元拿下挪威Awilco Offshore ASA公司全部股份。此时正值国际油价飙高近150美元/桶之时,此后国际油价就急转直下到30多美元。得手之后的中海油,不得不尴尬地一再回应外界关于“买贵了”的质疑。

  2009年7月,中海油再度出手,联合中石化以13亿美元收购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持有的安哥拉32区块油田20%的权益。由于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行使了优先购买权,中海油再一次功亏一篑。

上一页123下一页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