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物探队员在西昌盆地大凉山执行由新加坡盛业能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投资的西昌盆地昭觉区块地震采集合同,面对恶劣地形和复杂地质情况,物探队员克服重重困难,进行着艰苦的找油找气工作
工区内交通极为不便,马帮成了最好的运输大队。
施工人员在现场进行资料评价。
不畏艰险勇夺标
西昌盆地大凉山,地形十分险峻,地质情况异常复杂,加之多变的高原气候,极为不便的交通,成为业内公认的地震勘探高难度区域。2007年,四川物探公司203队数千名作业人员来到这里,执行由新加坡盛业能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投资的西昌盆地昭觉区块地震采集合同。
该项目施工区构造复杂,构造褶皱强烈,纵横向差异大。最高海拔4061米,最低海拔1500米,相对高差达2560米。该区居民多数为彝族,人口密度较低,工区无人区面积达到65%以上,水源极度缺乏,交通十分困难。气候明显分为雨季和旱季,昼夜温差可达20摄氏度,是地震勘探的高难度区域。四川物探公司不畏艰险,中标夺得该地区二维地震勘探项目满覆盖长度529千米、4222炮的地震勘探工程。
风雨无阻施工忙
10月,记者进入工区采访,一路风雨相随。遇到一个难得的无雨天,准备先到仪器组工地。越野车在通往工地坑坑洼洼的便道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正欲翻越一座山时,前面的路不通了,塌方的山体把仅有的通道堵得严严实实。
见此情景,我们只得原路返回,又进山路。到达16线工地,已是中午,工地上所有人员都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在陡峭的山坡上,作业人员有的在埋置检波器、有的在放线(电缆),一派忙碌景象。
在山下边的河道边,队员搭起顶帐篷,炊事员已经开始做午饭了。
技术队长代杰介绍说,才10月初,工地上温度已经下降到零下5摄氏度,那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在割。前一天山上还下了一整夜的雪。项目工区气候十分恶劣,夏季是高温天气,一进入秋季就是阴雨连绵,工区之外的山下下雨,山上下的就是雪。
为了保证数千作业人员的健康,队上花费数百万元,专门购买了1200多顶帐篷、2600多套棉被、防潮垫以及棉衣、线裤、雨衣、水靴、手电筒等,及时发送到所有作业人员手中。还为野外作业班组买回30多台发电机,保证生产和生活用电。
道路崎岖人向前
这天,记者一行来到正在近百公里外的25线钻井机组采访。山下无雨,可一进入海拔3000多米的半山腰,就是云遮雾罩一片。这里雨水不断,但是地震作业的钻机在轰鸣,钻工们正冒雨施工。
工地上,作业人员你一言我一语,讲述着项目施工的情况:
“这几天在16线施工,70道排列(直线距离2.1公里),9天才接通。”
“就是这条线800-870道,72个测点,2公里多的直线距离,在一般类别的地区,顶多1天时间就能完工,可7月份测量组施工却用了整整13天。”
“那山太陡了,根本就没有路,所用人员和物资全靠绕道用保险绳拉上去。”
项目负责人张林快人快语:“这16线就280多炮,今天都是第9天施工了,排列才接通。现在我就不陪你们了,我到测线上去了。”
据悉,这一工程测量、钻井作业已相继于10月上旬和11月中旬结束野外作业。截至11月28日,资料采集已完成77%的工作量,整个项目合同任务可望在12月中旬完成。
特约记者屈永志 吴川 通讯员陈渠 张明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