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探井,全靠油藏评价,就能实现连年的储量增长,而且这些储量都是在“鼻背”(俗称向斜部位)找到的。”日前,记者在大庆油田采油八厂采访时,这个厂领导告诉记者,自2005年在徐家围子周边发现探明储量3000万吨以来,这个厂依靠油藏评价的技术手段使探明储量成倍增加。
采油八厂作为大庆外围主力油田之一,以往的研究成果认为“鼻背”储层发育情况较差,油水分布复杂,很难有油气富集。过去采取的地质研究是按不同年度、零星的、分油田、小区块开展的,因此以往对成藏规律的认识主要基于探井,规律性的认识较粗。
随着油田的勘探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八厂地质科研人员开始注意到,前人在“鼻背”上也曾发现工业油流井,而且油藏距向斜最低点中心只有900 米。那么,在这一“偶然”现象的背后,是不是也隐含着“必然”的规律?为此,2005年起,采油八厂针对已钻大量开发井的葡萄花油层向斜成藏规律开展了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成藏规律及富集区优选的科学研究。
在“鼻背”上找油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科技人员收集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做了大量细致的基础研究工作,采用古构造恢复与演化、源控含油系统理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多学科关键技术,对6个油田的古构造演化、成藏过程、储层等进行详细分析、解剖。最终得出的新认识令人惊喜:只要具备成藏条件,就可富集油气。
从鼻状构造有利地区寻找油气,转移到向斜斜坡在交叉断层遮挡的有利部位找油,这是寻找含油富集区思路的重大突破。科研人员经过精细研究,制作了八厂地质“联络图”——单一圈闭解剖油水分布图,大体搞清了三肇凹陷的油气运移、聚集规律,提出了“四级成藏模式”,最终预测了有利圈闭并优选了油气富集区,为优选未动用难采储量,寻找更多的储量潜力提供了技术支撑。
此后,应用成藏模式与规律,八厂2005—2006年部署的评价控制井,按获得工业油流计算成功率较探井、评价井提高30多个百分点。这项成果将为其他油层、其他油田寻找油气富集区指明了方向,即将成为油田公司的主要替代技术。
目前,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成藏规律及富集区优选项目已荣获大庆油田公司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专家评定,这项研究成果在隐蔽油气藏成藏规律研究中有较大的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