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局势和油价
随着国际油价不断上涨,今年以来国家已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每一次油价调整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内油价为何必须与国际接轨?油价上涨是否对我国通货膨胀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应该如何应对高油价?本报今日起刊登三篇文章,请专家学者答疑解惑。
2011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走高。期间,中东、北非产油国特别是利比亚政局动荡对油价连续走高起到主要助推作用。
中东、北非局势造成石油供应出现结构性短缺
利比亚石油产量为160万桶/日,占全球总产量不到2%,发生动乱后,产量迅速下降,3月底已不足30万桶/日。该国石油出口自今年2月末起基本处于停顿状态,所产原油主要供国内使用。由于利比亚所产原油主要是高品质的低含硫轻质原油,该国石油出口中断直接导致全球石油市场损失了150万桶/日的低硫轻油。沙特等其他OPEC成员国为填补供应缺口相应增产,但所产原油主要是重质或中质高硫油,难以满足欧洲炼厂加工低硫原油的需求。这样,在全球原油供应总量没有明显降低的情况下,出现了低硫轻油供应不足的结构性短缺。这正是导致年初以来国际油价连续上升的根本性原因。
日本地震及核危机对油价影响较为负面
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强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众多工厂受地震海啸和核危机影响停产,使得日本的石油需求短期内受到挫伤,这对油价构成一定负面影响。但随着日本逐渐进入灾后重建过程,能源需求将会有较显著的增加。国际能源机构(IEA)最新月报对日本震后的石油需求也做出了乐观的估计:预计日本2011年石油需求将下降1.6%,而震前预期为下降3.4%;2012年下降2.3%,震前预期为下降3.5%。另外。日本的核电发电能力将会有相当规模的永久性损失,这部分发电能力损失的缺口将主要由液化天然气、柴油和燃料油来填补。
原油供应的结构性短缺短期难以好转,并存在恶化可能
利比亚局势目前尚存很大变数,但可以确定的是该国石油供应走向正常之路仍比较遥远,而且该国的石油设施已经遭到战火破坏,日后恢复生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由于利比亚战事陷入僵局,可以预期该国的低硫轻油供应缺口将继续存在,使得全球原油供应的结构性短缺短期内难以出现好转。此外,像也门、尼日利亚的不稳定政局也都将影响国际原油供应结构。
供需基本面将主导未来油价走势,国际局势的发展仍是影响油价的关键因素
尽管从去年开始,石油需求开始明显回暖,2010年的全球石油需求比上年增加了250万桶/日而达到8740万桶/日,今年1、2月份的石油需求同比又增加了310万桶/日。但鉴于全球的经济复苏尚不稳固,持续的高油价将会不利于经济发展,进而抑制石油消费,对油价造成负面影响。
但与此同时,利比亚等国的动乱局面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平静,由此造成的国际原油市场上的结构性供应短缺现象将继续存在,并存在供给短缺加剧的可能,这将使得油价难以出现趋势性回落。
预计未来几个月国际油价将仍处高位,震荡可能加剧,继续小幅上行的概率大于回落的概率,且存在再创国际金融危机后新高的可能。
(作者系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