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应急预案受关注
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发生了石油管道爆炸事故。这一事故就发生在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之后的不到3个月时间之内。而就是从那时起,原油污染应急预案体系也更加受到公众的关注。
大连新港石油管道爆炸事故造成了渤海大面积污染教训仍在。论坛上有专家说:“整个深海油气开采本来就像一个大实验,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而随着当前我们中国石油开采步伐的加快,我们的应急准备工作又做的如何呢?此次论坛与会的多位专家围绕此话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在大连事故中我们也看到了这样一些问题的存在,目前国家的溢油应急预案方面是自上而下相对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这包括国家级的预案、海区级、省市政府级、船舶和港口都有一套自己的应急预案。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体系就已经足够完整。”中国海事局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董艳讲到。
“协调机制是目前我们的事故应急系统中的薄弱一环。中国海事局在2000年制订了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但是这个计划强制实施的力度不大,所以在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难,下一步就需要国务院统一指挥海上油污应急行动的部门,有能力代表国务院进行统一协调指挥。”董艳如是说。
董艳还对海上油污处理技术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她着重提到了分散剂在处理海上石油污染中的作用,并指出国家应将其作为一种紧急物资进行储备。“在调用上也不仅仅局限在中国,中国的紧急仓库可以用海运、空运的方式加强与东南亚等多国的技术合作。”
据了解,目前我国在烟台和秦皇岛已经建立了两个溢油应急中心,在大连有一个危险货物运输研究中心,在溢油应急中心有一个设备库会储存相应的溢油应急设施。我们国家已经在“十一五”期间着手在大连、秦皇岛、青岛等多个地方重点水域着手建设国家溢油应急设备库。
“设备库的建设也应该有个系统的规划。根据当地水域污染风险,不可能说所有的设备库都一个模式,这样是不合理的。它肯定是根据当地的风险,需要什么样的应急设备,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船、收油机,做不同的规划。”董艳讲到。
在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以后,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组建了一个由7位专家组成的委员会来做调查报告。但据了解,该调查报告出来以后,多个地方的污染物存留说法却并未取得公众认同,美国公众对其清污的后评估机制认可度并不高。
而对于国内的污染事故的后评估,杨富强讲到:“现在环保局有关环评好像已经销声匿迹了,也没有原来力度那么大了。所以环保部还应该把这个事认真地抓起来。”
另外,对于应急事件处理的透明度,与会的多位代表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来对比一下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和我们的渤海湾管道爆炸应急处理过程时就会发现,我们国家在这个问题上透明度还是不高,很显然,这一现状的改变还将需要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