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著名中东问题专家李绍先看来,这次动乱不是一起偶发性的事件,而是中东贫富差距拉大、失业率高等各种矛盾长期积聚之后的集中爆发,具有明显的内生性,是对近些年来阿拉伯世界长期被世界边缘化后的一种集中爆发式反馈。在他看来,中东北非的动乱才是刚开始。“由于动荡局势已从突尼斯蔓延到埃及、利比亚、也门、巴林和叙利亚,并有进一步向海湾产油国家蔓延的风险,未来国际油价仍然会上行。”李绍先告诉中国石油石化记者。
“从中长期来看,油价还会涨。新兴市场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还未完成,对能源的需求还在上升。现在原油资源越来越少、开采难度也在加大,未来原油价格上行也是大趋势。”王才良表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日本地震灾后重建将拉高能源需求,但后期对油价影响的最大变动因素取决于中东产油国的状况,如果局势恶化,可能再度推高油价。由于当前没有促使油价下跌的因素出现,所以即使往下调,幅度也不会大。
不过,包括欧佩克秘书长巴德里在内的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的原油价格中,包含了约20美元的巨大“风险溢价”,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在多数人心目中已经偏高。缺少供需基本面的支撑,一旦政治形势稳定下来,这部分溢价可能消失,也不排除投机基金开始翻空并导致国际油价走出一波单边下跌行情的可能。
事实上,各种投机因素也都在观望,看有没有新的可以炒作的空间。投机可能会放大任何可以炒作的因素。“6月要看美国等国家的经济数据,如果经济数据不好,则会预期石油消费下降,从而出现新的炒作因素。近期油价可能还会有所下行,但很可能在90美元以上就会重新回调,因为经过前段时间高油价下降的刺激磨砺,消费者的心理价位已经拉高。”蒋令西说。
关注美量化宽松政策
在国际油价因地缘政治持续上涨的过程中,美元指数持续走弱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去年下半年以来,为了刺激国内的经济复苏,降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美联储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肆增发美元,导致美元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过剩,引发美元持续性贬值,美元无疑成为促使国际油价在2011年持续走高的一大“功臣”。
而美国等国的货币宽松政策与油价攀升有着明显的时空对应关系。2009年3月,美国第一轮9000亿美元货币宽松政策结束了金融危机后油价的的下跌,并推涨油价至75美元/桶;2010年11月,美国第二轮5000亿美元货币宽松政策又掀起了第二轮油价涨潮,推升油价突破100美元/桶。
也正是最近在本拉登事件和美国就业数据双重刺激下的美元以外走强,成为了5月初国际油价意外大跌的重要推动因素。
而在最近,美联储公布了最新的利率决策声明,跟大多数分析师预计相似,美联储决策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委员一致同意维持联储基金基准利率区间在零到0.25%不变。
众多分析师认为,由于美国通胀不如欧元区那样严重,所以美联储这次并没有选择加息。但只要维持目前的货币政策不变,那么美元指数方面还将有所下行,与之成反作用的大宗能源期货将处于上行通道。
“美国一直采取刺激经济复苏的量化宽松政策,但美国目前仍无较大通胀压力,2月核心CPI指数仅为1.1%,即使按照最高0.2%增速来算,美国的通胀压力至少在四季度才会开始显现。”董秀成认为,二、三季度美元可能持续疲软,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油价提供支撑。
不过,隆众资讯分析师王钊对记者表示,如果油价继续升高,美国经济受到的负面影响将会显现。油价上涨会带动食品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上涨,可能迫使美国不得不从目前的“量宽政策”转向应对通胀。“就看美国政府在拉动国内疲软经济和遏制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形势间如何平衡。”王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