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优惠政策却没能推动产业发展。这背后,与煤层气开采权和煤炭开采权分属于中直企业和地方企业不无关系——以资源最为集中的山西省为例,中石油、中联等中央直属企业拥有山西省煤层气开采权占登记面积99%以上,而晋煤集团等地方煤炭企业却握有绝大部分区域的煤炭开采权。其中出现重叠的区域自然引发利益归属的纠纷。
在煤层气上的“试验”恐怕给决策层在制定开发页岩气政策上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中国能源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张抗就认为,中国刚刚开始进入非常规天然气产业化开发,尤其页岩气短期内急需解决勘探开发及技术攻关难题,实施的途径除了自身研究之外,重要的是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而刚刚结束的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敲定了页岩气为两国未来能源领域的重点合作方向。
然而这样的合作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尚存疑问。因为合作通常包括并购和技术输出。众所周知,美国的限制出口政策一直强硬,尤其在高新技术领域,对于合作伙伴的考量不仅出于经济目的,同时也包含政治博弈。
可以预期的是,在美国市场常见的技术参股、股权置换等形式会被频频应用。
引入民营企业或许是应对这种合作的途径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页岩气若想如国土资源部预计在2030年达到1100亿立方米,占到中国天然气总产量的25%,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发展速度。
2006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为当年天然气总产量的1%,而2010年这一比例跃升至17%,超过1000亿立方米(2010年中国天然气总产量为944.8亿立方米)。五年间,美国页岩气产量增长近20倍。美国由此不仅能实现天然气自给,更可能成为天然气出口国,这一转变被称为美国的“页岩气革命”。这背后,美国页岩气产业链上大大小小上万家企业功不可没。其操作模式多为小型企业联合提供技术,与本地石油企业联合前期开发,当项目进展到一定的规模时,全国性或者跨州的大型石油企业便进行收购。
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统计,目前全美页岩气井多达上万个,参与页岩气开发的石油公司也已上万家。
然而在国内,有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页岩气井仅有十余口,且由几家国有石油企业垄断上游经营,在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情况下,勘测开发技术的效益并不明显,自然也少有企业涉足。
EIA发生在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是否能在中国得到复制?答案似乎并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