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再次对中国的炼油行业表示关切。5月3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1-4月份炼油行业运行情况》的报告。该报告称,今年一季度,炼油行业的亏损企业数量增加了11%,亏损企业的亏损额约为6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4.4倍。该报告同时预警到,“预计二季度国内油品供应形势仍不容乐观。”
企业经营困难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在利比亚局势变动、全球经济继续回暖等因素作用下持续上涨,纽约原油期货一度接近120美元/桶的重要心理关口,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更是一度超过了120美元/桶。这让原油消费大国中国在进口原油方面付出了更多成本。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11年一季度,中国进口原油6341万吨,同比增长11.9%,但进口均价上升为96美元/桶左右,同比涨幅高达24%。
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曾公开指出,一旦国际油价突破90美元/桶,相关企业在炼化业务上就面临亏损。对此,国家发改委也称,“一季度,炼化行业总体实现利润149亿元,同比下降16.2%;亏损企业数量增加11%,亏损企业亏损额约60亿元,为去年同期的4.4倍;同时,整个3月全行业利润总额只有6亿元。”
除了国际油价大涨外,国家发改委还将原因归结为“国内成品油与原油比价偏低”,这与“石化双雄”今年以来不断喊亏的声音遥相呼应。据了解,今年2月22日和4月7日,国家发改委曾两度上调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此前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这两次涨价都还不是满打满算的调整,仅属“小幅上调”。国家发改委则称,“4月7日国家上调了国内成品油价格,企业经营压力有所缓解,但相当一部分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
但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曾对本报记者表示,国内石油生产商在全球范围内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不仅在开采油田时仅需缴纳很低的资源费用,而且中国很多对外援助换来的低价原油也在他们手中生产。但最后却都是按当前的国际油价标准来算。所以,喊亏的声音或许都是不可信的。实际上,尽管相关企业和相关部门都是按目前的国际油价来计算亏损或盈利,但无论是美国的轻质原油还是英国的北海布伦特原油,都是油品非常高的一种原油,但中国并不会全部进口这些高品质原油。
市场供应仍紧
国家发改委在报告中强调了成品油的需求紧张。国家发改委称,受冬春连旱和春耕叠加影响,柴油需求旺盛,并带动国内成品油消费大幅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成品油消费6187万吨,同比增长13.6%,其中柴油消费同比增长15.1%;成品油消费增幅高于产量增幅3.6%。成品油库存持续下降,3月末降为1390万吨,环比下降8.8%。国家发改委称,4月以来,华北、华东及华南多省电力供应紧张,社会发电用油需求增加,进一步刺激了柴油消费,部分地区油品供应趋紧。
对于5月的情况,国家发改委称,进入5月以来,随着国际油价的波动回落,炼油企业经营成本有所降低,有利于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但二季度是国内成品油传统消费旺季,再加上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预计国内油品供应形势仍不容乐观”。
昨日,大宗电子商务平台金银岛发给本报记者的内参资讯同样表示,柴油供应紧张的局面暂时难以缓解。金银岛称,“中国进入夏收用油高峰,华北、华东、华南等地‘电荒’引发的社会发电需求增加,长江中下游的严重旱情等多重需求叠加效应,国内柴油需求持续旺盛。与需求不断放大形成对比,国内主营旗下炼厂6月至7月检修增多。所以,国内柴油供应的紧张形势料将加剧。”
金银岛分析师还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强调,目前柴油供应紧张的局面不等同于“油荒”,“发生像去年10月一样的全国范围的‘油荒’暂时还不太可能”。
(责任编辑:王思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