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输难倒伊拉克
在这片被称之为全世界最危险的石油领地上,高达2140亿桶的石油探明储量意味着,无论是从储量基础还是增产前景看,伊拉克都是当今世界上最诱人的“奶酪”。
美国剑桥能源研究协会的报告显示,目前只有10%的伊拉克石油储量被勘探确认,而确认的资源中也只有17%的油田得以开发。而且伊拉克“虽是欧佩克成员国,却没有配额限制”,殷罡说。
伊拉克政府规划全面恢复其国内油田的生产和开发。伊拉克前石油部长沙赫里斯塔尼此前曾透露说,根据伊拉克石油部的计划, 2016年原油产能要达到6.8亿吨/年,即使按照全额产能的75%算,也将达到5.1亿吨/年。
根据目前收集的数据,经历了多次战争以及战后的破坏后,“其外输能力只有2.9亿吨/年。”梁江介绍说。若按2016年规划产量6.8亿吨/年考虑,伊拉克目前出口能力缺口为3.9亿吨/年;若按产量75%计,缺口为2.2亿吨/年。
有报道称,如果伊拉克要在2017年前达到日出口1000多万桶石油的目标,伊拉克国内需要改扩建和新建7000多公里的油气管网。
油气外运成了困扰伊拉克政府和各国石油开发商(包括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难题。
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已中标伊朗和伊拉克油气田项目十多个,油气资源量得到了落实。就中国在两伊境内原油项目产量分析,“到2015年,原油每年总产量将能达到1.6亿吨,其中不包括天然气产量。”梁江说。
能不能实现这些增长目标仍不能确定,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输油能力不足,目前伊拉克没有和石油产量相匹配的输油管线。”童晓光介绍说。
伊拉克政府日前曾说,日出口1000万桶石油所需要的提升和扩建现有管道和建造新油气管道大约需要120亿美元的投资,其中不包括其它的配套设施。
全球领先的油气管道工程集团Penspen集团公司首席执行官戴维?斯坦利强调说,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伊拉克需要修理和加固两条现有的重要出口管道,即位于伊拉克北部连接伊拉克和土耳其的石油管道以及位于伊拉克南部的巴士拉石油出口终端。此外,伊拉克需要加固本国的战略管道网并建造通往叙利亚巴尼亚斯、约旦亚喀巴以及可能的沙特阿拉伯延布的新石油管道。
油气田生产原油是创造价值,油气外输管道只是实现价值,有需求才能体现价值。未来的欧美油气需求量增长将会趋缓,而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和中国需要大量的油气资源。“通过中国在伊拉克的油气投资,双方会形成利益共同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田文林说。
海峡困局需解脱
那么,从伊拉克运出的油气走海运可不可以呢?
“当今的中国海外利益日益扩大,保护海外利益的方式与手段逐渐跟不上海外利益发展 态势的要求,一个主要表现是中国无法保障必经海上通道的安全。其中,尤以‘海峡困局’最为突出。”梁江担忧说。
从一般西方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评价来看,石油的海运成本仅相当于陆地管道营运成本的1/15。长期以来,我国有大约80%的进口原油是通过海上通道运输的,尤其需要从中东进口,这样必经两个海峡,一个是“海上石油通道的咽喉”、“世界油库的阀门”的霍尔木兹海峡,一个是有着“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的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作为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可扼控舰船航行和缩短海上航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意义。一旦出现意外,将给中国的能源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形成所谓“海峡困局”。
与广阔的大洋相比,海峡本身海道狭窄,不易展开,通航能力有限,而且易于受到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沿岸海盗。
海盗问题由来已久,影响超出了所在国家和地区范围,成为全球性“痼疾”。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制于海上战略通道的畅通无阻,海盗问题的升级已严重威胁到中国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
据统计,近年来,包括马六甲海峡在内的整个东南亚海域发生的海盗袭击事件占全球总数的56%以上,成了臭名昭著的“海盗天堂”。
“应进一步降低进口原油对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的依赖程度,缓解海上进口的运输压力。寻找更安全的替代通道已是势在必行。”梁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