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中石化旺季检修藏玄机 加重油荒获利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1-06-1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注度:0]
摘要:   在国内成品油市场,对于有着敏锐判断力的诸多民间油商而言,每次油荒来临之前,他们总能凭借长期积累的经验,通过各路手段提前囤油赚钱。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似乎都掌握了国内油价调整的规律。我已经打听好了,二季度成品油的...

高“进”低“出”迷局

  虽然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三申五令要求严格控制出口,但中石油中石化成品油出口上仍然有空可钻。

 

  “中国作为国际石油市场最大的买家,完全有能力在国际石油市场谋求话语权,并左右国际油价的走势,但事实却刚好相反。”一名业内专家说。

 

  据这位专家透露,中石油、中石化在国际石油市场往往背道而行,国际油价越高,进口量越大,国际油价下跌,进口量也随之下降。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石油消耗总量高达4.2亿吨,其中,中石油、中石化两大企业的自产原油大约为1.8亿吨,这意味着我国的石油消耗量一半以上都依赖进口,对外依赖度高达50%以上。

 

  上述业内专家表示,两大石油公司在国际石油市场买涨弃跌的目的在于借助国际油价抬高自产原油价格

 

  “哪部分是进口的,哪部分是自产的,国家和消费者都分不清楚,相反,国际油价一高,他们自产的那一部分也就可以水涨船高。”上述专家说。

 

  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资料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原油进口量达到6342万吨,同比上涨了11.89%。

 

  与此同时,今年第一季度也是我国原油进口量最多的一个季度,刷新了2010年第三季度6319万吨的进口水平纪录。在价格方面,一季度原油进口单价则达到93.39美元/桶,同比上涨23.97%,这也成为历史上第三高的进口原油季度均价。

 

  此前,2008年二三季度,我国原油进口均价分别达到了104.96、122.87美元/桶。其中,今年3月原油进口单价为了99.67美元/桶,环比上涨了8.33%,4月的原油进口均价竟突破百元大关,达到了108.57美元/桶,同比上涨39.67%,环比上涨8.93%。

 

  而随着国际油价在5月份的逐渐下跌,中石油、中石化的原油进口量也随之缩水。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原油进口量虽较上年同期的1784万吨增加20.8%,但相比4月份的530万桶/日则减少了3.8%。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均预测,未来几个月内,两大石油公司的原油进口数量还将继续下降。

 

  “一方面是炼厂的排期检修,另一方面则是国际油价的下滑。”一名业内人士说。

 

  与高油价下原油进口的大手笔相比,中石油、中石化成品油出口的价格则明显低于国内批发价格。

 

  本报记者从商务部获得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成品油出口达658万吨,其中,3月成品油出口单价为752.56美元/桶,这也就意味着,成品油出口价与国内汽油零售价存在大约3000元至5000元的价差。

 

  5月13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保障当前成品油市场稳定供应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成品油出口,除供港澳地区外,原则上暂停安排柴油出口。对此,中石化表示,已基本暂停成品油出口,中石油也称会严格执行发改委的要求。

 

  但来自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则显示,1月至5月虽然成品油出口同比下降了9%,但依旧累计出口1110万吨,其中,5月中国出口成品油246万吨。

 

  一名接近中石油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虽然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三申五令要求严格控制出口,但中石油、中石化在成品油出口上仍然有空可钻。

 

  “他们的炼厂有一部分是给国外公司代理加工,还有一部分属于剩余产能,在出口配额不足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灵活的方式出口成品油。”上述人士说。

 

  与此同时,该人士还透露,在销售终端,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加油站大多数都存在“缺斤短两”等现象,“50升的油桶要价60升油”,而“回流”的部分也会被纳入成品油的出口份额。

 

  “这就相当于是中石油、中石化自己省下来的,根本没有成本核算。”上述业内人士说。

 

定价权下放?

  这一方面体现了与国际油价紧密挂钩的意愿,另一方面则是发改委试图逐步建立起竞争机制的动机。

 

  作为固守中国能源安全的两大要害部门,从成立之初,中石油、中石化就一直在稳定国内成品油市场中扮演着企业与权力部门的双重角色。

 

  6月8日,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连启华在“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通气会上透露,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及阶梯电价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在年内推出。

 

  针对成品油调价机制,连启华称,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将朝着更市场化的方向完善,根据发改委向国内主要油企下发的意见征求稿,成品油调价间隔将从目前的一个月缩短至10天,并有可能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三大石油巨头。

 

  业内人士分析,将定价权下放一方面体现了与国际油价紧密挂钩的意愿,另一方面则是发改委试图逐步建立起竞争机制的动机。

 

  “严格来说,目前国内成品油调剂机制还是以中石油、中石化联手操盘为主,中海油作为三大公司中运营管理能力最为市场化的石油公司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话语权。”商务部研究院一名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而长期以来,两大石油公司在成品油调价机制中与发改委的博弈频频上演,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将定价权重心下移也是发改委在“综合权衡后的让步”。

 

  “2月份,成品油调价机制中‘22天+4%’的理论条件已经满足,但发改委迟迟没有表态,两大公司就开始纷纷制造舆论,这也反映了两大公司与发改委的博弈关系。”上述商务部研究院专家说。

 

  今年4月至5月,新一轮调价周期来临,但发改委却一直按兵不动,这也再一次加剧了两大公司与发改委在定价权上的正面冲击。

 

  与此同时,即便定价机制最终落子三大石油公司,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调价机制依然充满变数。

 

  “归根到底还是发改委没有制定出对石油公司毛利率的核算标准,没有这项指标,他们的伸缩空间还是很大。”姚达明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新成品油价格机制除了窗口开放周期缩短之外,目前讨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则是,当原油价在130美元/桶以下时,国家才有可能将成品油的定价权交给三大石油公司。这也意味着,这套定价机制将从原来的审批制向备案制过渡。

 

  除了与发改委的博弈外,各地方政府与两大石油公司的利润之争也日渐激烈。

 

  上述商务部研究院专家向本报记者透露,包括天津、福建、广东、重庆等省市的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地要求两大公司确保当地的油源供应,并积极扶持民营油企扩展油源渠道,稳定成品油市场。

 

  “这些省市鼓励先满足民营油企的库存能力和销售网络,这也能在很大程度缓解了油源紧缺的矛盾。”上述官员说。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键字: 中石油 中石化 检修 油荒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