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俄双方领导人在联合记者会上说,双方决定在未来对外关系上,将彼此列为最优先的外交关系。但是,面对不同利益驱动,未来能源合作、经贸合作,如何能突破障碍,共创双赢。再把这个焦距放大,中俄双方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有共同交集,也有彼此纷争。面对美国重返亚太,中俄双方如何在同一阵线,背靠背强化战略利益。当然面临复杂国际化南海领土争议,俄罗斯的背膀究竟会靠向何方?
凤凰卫视6月16日《凤凰全球连线》,以下为文字实录:
胡一虎:凌云,今天这一连串去采访现场的观察,有哪一些在双方领导人互动上的一些密切的小细节被你捕捉到了。同时,很多的媒体也非常关注,就是在于双方的天然气的谈判,一直没有进一步的突破。您现场的观察是怎么样的分析?
张凌云(特派莫斯科记者):好的,今天下午记者会的现场,因为在记者会之前,就是进行了签约仪式,所以很多媒体都是提前一、两小时就已经在现场等候。当时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这个天然气的问题。其实不光是中国记者,还有俄罗斯记者都是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在签约之前,其实记者们手中,特别是俄罗斯记者手中都是提前拿到了一份签署文件的单子,大家都在努力的寻找天然气三个字,但之后却没有找到,可以说是有一点失望。不过这样的情况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是在访问之前,有关价格的问题其实一直都没有谈下来,而且双方的期望值是相距得太大了。
在俄罗斯方面是希望每千立方米是300美元,而中方呢,是希望250美元。不要说是50美元的差距,就算是1美元的差距,对于这个30年,这么长的,而且这么大规模的一个合约来说,都是非常大的一个数字。所以双方这么谨慎,今天没有签成这个约,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其实并不是说会因为一次访问就会仓促的签署这么重要的一个商业的合约。而且可以看出是中俄的关系其实是越来越成熟了,你像政治是政治、商业是商业,不会为了面子上好看而牺牲商业的利益,甚至是国家的利益。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其实双方在能源合作上的意愿还是非常强的。特别是领导人和政府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今天胡锦涛和普京会面的地点,不是选择在总理办公的地方,而是选择在了俄罗斯的国家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我想这样的一个安排,也不是偶然的,是希望能够传递一种信息。就是说在能源合作方面双方还是很有强烈的意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