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国工业大奖之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是核心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7-12-29  来源:中国工业报  关注度:0]
摘要:多家装备制造企业喜获中国工业大奖 曾培炎出席 “中国工业大奖”获奖企业 大庆油田:连创奇迹载入史册 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1960年投入开发,至今已累计生产原油19.1亿吨,上缴各种资金并承...

    多家装备制造企业喜获中国工业大奖 曾培炎出席

    “中国工业大奖”获奖企业

    大庆油田:连创奇迹载入史册

    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1960年投入开发,至今已累计生产原油19.1亿吨,上缴各种资金并承担原油价差1.3万亿元,创造了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的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的奇迹。“十五”期间,大庆油田年油气当量仍保持在5000万吨。其勘探开发等重大技术成果已经载入我国科技发展史册。

    上个世纪60年代,大庆成为我国工业建设的一面旗帜,今天仍然是工业战线改革和发展的楷模。在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大庆油田秉承了王进喜同志的铁人精神,走过了光辉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大庆人继续保持了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优秀品质,使艰苦创业、三老四严的大庆精神又增添了创新、求实、奋进的时代新内涵。依靠技术创新,大庆油田实现了连续27年的高产稳产,确保每年向国家提供5000万吨原油,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依靠科学发展观,大庆油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我国的石油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庆油田提出了“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的发展战略,部署了“三步走”的发展构想,制定了“年产油气当量4200万吨以上稳产到2010年,4000万吨以上稳产到2020年”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力争到2060年油气当量保持在2000万~2500万吨。

    “十五”以来,大庆油田迎来第三次储量增长高峰,累计提交各级石油储量18.4亿吨,并发现了东部陆上最大的天然气田;油田开发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并建成世界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走出去”取得实质性突破,收购了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开创了“油气并重、内外并举,生产贸易、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大庆油田树立“资源有限,科技无限”的发展理念,坚持科技“超前15年研究、超前10年试验、超前5年配套”,按照“实用为主、发展前沿、注重集成、形成产权”的思路,构建了以四大支撑系统、三支科研队伍、五大研发基地和十五个重点实验室为保障的创新体系。在应用注水开发技术基础上,大庆油田相继创新了一系列重大接替技术:聚合物驱油技术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0%,已累计产油1亿吨;三元复合驱技术全面应用后可再提高采收率10%以上,将给我国石油新增10多亿吨可采储量;泡沫复合驱技术已在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获得发明专利,应用后将新增可采储量4.2亿吨,相当于又找到一个10亿吨大油田;以微生物采油技术为代表的四次采油技术也已着手研究储备,应用后可使大批“死井”复活。

    目前,大庆油田累计取得科技成果7900多项,其中国家级123项,仅“十五”以来,就取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技术进步奖等 7项重大科技成果。目前,公司在松辽盆地、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已形成“储量上亿再十年”的现实储量目标区,实现了“大庆外围找大庆”的梦想;在松辽盆地北部地区发现了我国东部陆上第一大气田,实现了“大庆下面找大庆”的梦想。

    从2003年开始,大庆油田进行战略调整,将年产量每年下调大约200万吨,使油田的发展后劲得到了延续。同时,大庆油田还不断创新采油技术,今后随着三元复合驱等技术的成熟完善,采收率可再提高20%甚至更多。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嫦娥一号”一飞冲天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着我国航天运载火箭、卫星、载人飞船等航天器的开发、研制和试验任务。50余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功完成了“两弹一星”、“三抓”工程等研制任务。在此基础上,他们研制成功了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东方红系列卫星、神舟载人飞船等系列航天器,这些产品在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以确保和提升我国在世界航天领域的地位为使命,潜心从事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设计、生产和试验工作,先后研制发射了135颗应用卫星(其中集团自主研制90颗)和6艘神舟飞船,目前在轨27颗卫星。集团生产的长征品牌运载火箭已进行了104次发射,其中将29颗国外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取得了自1996年10月以来连续62次成功发射的佳绩。神舟五号、六号飞船两次圆满完成了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标志着我国从航天大国开始走向航天强国。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成功研制出我国一系列星弹产品的同时,航天民用产品的发展也实现了重大跨越。该集团大力发展民用产品和技术,并在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材料与先进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汽车零部件及特种车辆等领域形成了很强的实力,实现了经济效益持续高速增长。5年间,集团公司组建了以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为代表的民品核心企业,建成了多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民用产业收入翻了近两番。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人类探索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浩瀚工程中取得了可喜成绩。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极大地提升了我国航天技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后续发射的神舟七号将实现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行走,神舟九号飞船将与神舟八号留在空中的轨道舱实现我国航天器的首次太空对接。

    2004年开始启动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经过两年半的努力,取得了重大进展。2007年10月24日,举世瞩目的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成为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11月26日,“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第一幅月面图像,这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个重大跨越。

    振华港机:8年领衔世界集装箱机械订单榜

    作为世界知名的起重机和大型钢结构制造商,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改写了国内集装箱行业的一项纪录:使我国从集装箱起重机的进口国蜕变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出口国。

    振华港机不仅在长江口长兴岛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型港口机械生产基地,且连续8年大型集装箱机械订单量高居世界同行首位,还是世界同行中惟一一家拥有6万吨级整体运输船的企业。截至2007年11月底,振华港机的净资产达到15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机械及大型钢结构研发与制造商。

    凭借强大的技术力量和生产能力,振华港机在国际招投标中接连击退日本三井、三菱,韩国现代、三星,德国克虏伯等世界知名企业,其产品进入62个国家,拥有70%的世界市场份额,产销量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

    现如今,无论是在强手如林的欧洲市场,还是在美国、加拿大以及南美洲、欧洲、亚洲等地的主要港口,都能看到振华港机生产的集装箱起重机。近三年来,振华港机累计实现出口收入29.27亿美元,成为我国机械装备行业中出口量最大、占市场份额最高的企业。

    神华集团:12年跨越式发展产值增长112倍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涉足我国煤、电、油、运四大产业,成功创建了“煤电油一体化开发、产运销一条龙经营”的发展模式。

    神华集团依靠自主创新,以煤、电、油、运技术中心为依托,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合作机制,开展了“资源与环境协调开采技术”、 “采掘装备本土化技术”、“煤制油和煤制烯烃关键工艺和实用化技术”、“神华本质安全技术”等研究和攻关。2007年,神华集团创造中国企业新纪录62 项,全国排名第一。2007年,神华已申报并得到受理的专利有95项,煤直接液化项目产业化工艺实现突破,形成了对产业化运营具有重大技术价值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华煤直接液化技术”。

    近年来,神华集团通过煤制油与煤化工产业开发、新能源的开发、煤炭产业伴生资源开发与废物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延长了能源产业链条,形成了环渤海湾地区、华东和华南地区的环保型电力辐射网。尤其是煤制油(煤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将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和转化率。神华开发并推行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矿区资源与环境协调开采技术,使得煤炭资源回收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0个百分点。

    12年的持续跨越式发展使得神华产值增长了112倍,利润增加了361倍。2006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836亿元,利润突破 254亿元,占全国煤炭行业的40%;原煤产量突破2亿吨,居全国第一,煤炭产销量居煤炭企业世界第一;发电装机总量达到1600万千瓦,是国家五大电力集团之外最大的运营商之一,风电作为新能源已初具规模。

    中核集团秦山二期工程实现核电站自主建设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是我国首座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大型商用核电站,它实现了我国自主建设核电站由原型堆向大型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汲取了在役核电站的经验,在反应堆堆芯、安全系统和机组出力三个重要方面进行了创新。在堆芯设计创新方面,秦山二期自主设计了全新的堆芯,同时为开发新的堆芯,开展了大量的物理、热工、力学分析以及堆芯水力模型试验、堆芯流量分配试验、堆内构件流致振动模型试验和堆上实测等大型科研试验。在安全系统设计创新方面,通过改进辅助给水系统、增设替代型第五台柴油机等创新,提高了安全系统的可靠性和冗余度,与国际上同类核电站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提高核电站出力和性能等方面,在国内首次对汽轮机厂房采用降标高设计、首次对反应堆厂房采用三维模型设计等。通过设计创新,秦山二期机组的出力平均达到67万千瓦,大大高于60万千瓦的设计值,是国际上同类核电站中最高的。

    不仅如此,秦山二期的设备采购立足国内,采取科研攻关自主研制、进口设备返包国内制造、技术转让国内生产等多种形式,在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汽轮机、发电机等55项关键设备中,实现了47项国内制造,设备国产化率达到55%。截至今年3月,秦山二期两台机组已累计发电370亿千瓦时。它的建造成功,成为我国核电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万向集团汽车万向节跻身国际主流市场

    以制造和销售汽车零部件为主业的万向集团公司,成立38年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89%。2006年,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05 亿元,利税17.64亿元,其中外汇收入9.35亿美元。截至目前,万向集团的主导产品不仅占领了国内近70%的市场份额,而且成为通用、福特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产品配套商。

    自成立伊始,万向集团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为适应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和国际汽车零部件发展的需要,万向集团将企业研发费用由2002年的8000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93150万元,并制定了专利竞争战略,以“外围专利开发、专利引进、专利收买和合作开发专利”为原则构建了专利管理体系。截至2006年,万向集团共拥有国家专利390项、国际专利25项,其中多数专利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2001年起,万向集团逐步在汽车主机厂周围设立模块工厂,以期与汽车主机厂商实现同步开发,并开创了底盘系统模块化集成供货的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万向集团自主研发的免维护万向节和冷挤十字轴万向节改变了传统万向节的设计和加工工艺,不仅提高了产品性能,而且减少了资源消耗。该产品目前的年产能达到4000万套,在国内主流市场的占有率超过65%,居国内同行业之首,同时成功跻身国际主流汽车市场,拥有10%左右的全球市场份额。

    江南造船:引领中国船舶工业技术潮流

    成立至今,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旗下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直引领着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方向,并创造了多项国内之最———我国第一艘潜艇、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和第一艘万吨轮等均诞生于此。

    江南造船坚持“构思一批、预研一批、建造一批”的技术开发方针和“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技术开发原则,很快具备了年开发2~3种船舶新产品、1种非船产品的总体开发能力。

    目前,江南造船已经形成以技术中心为核心,包含“三个层次、四个阶段”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研发、设计、生产、市场、售后服务等各个流程整合其中,实现了信息的闭环流动和直接反馈,降低了由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创新风险。

    不仅如此,江南造船在国内同行中率先进行了由普通散货船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的产品结构调整。经过持之以恒的自主创新和技术优化,江南造船完成了16500立方米LPG船的开发设计,并成功实现了该产品的市场化。

    与此同时,江南造船不断加大自主开发力度,注重产品的预研开发、设计与建造,完善品牌系列船的核心技术。迄今为止,江南造船已申请专利60项,获得授权专利38项。该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无舱口盖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等六大类20多型船,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液化气船系列、化学品船系列成为了公司继“中国江南型”巴拿马散货船之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品牌。

    沈阳机床集团: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企业

    作为中国最大的机床制造商、国家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整合资源要素,分别在世界制造业强国以及我国上海、北京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通过自主创新,沈阳机床集团共取得25项关键共性技术成果,开发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高精、高效的中高档数控机床,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激烈的竞争中,沈阳机床集团屡屡击退国外强手,“十五”期间累计为国内各相关行业提供数控机床30000台,本土数控机床每五台就有一台“沈阳机床制造”,打破了长期以来进口数控机床对中国部分核心制造领域的垄断。

    沈阳机床集团始终坚持做强做大机床主业的经营方针,科学运用加与减的辩证法:一方面坚持做好“减法”,剥离非主营业务、剥离非经营性资产;另一方面坚持做好“加法”,通过内涵式增长与外延式扩张两种途径迅速做强机床主业。沈阳机床集团全资收购并成功经营全球驰名、具有150年重型机床制造历史的德国SCHIESS公司。此后,还重组了素有“中国金牌出口基地”之称的云南CY集团,控股了昆明机床,在中国构建了南北呼应的产业集群。通过实施海内外并购重组,沈阳机床集团形成了国内外产业集群,未来3~5年,沈阳机床集团将在全球化时代完成全方位的国际化变革,成为世界级装备制造企业。

    许继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及换流阀创国产化先河

    作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引入国际上先进的IPD集成产品开发模式。依托这种高效的多模块自主创新体系,许继集团先后研制成功200多种高新技术产品,在直流输电保护核心技术等十大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0余项核心技术获得发明专利,成为惟一一家可以成套提供直流输电高压直流换流阀和控制保护装备的国内厂商。

    “十五”期间,许继集团结合三峡直流输电工程,承担了直流输电控制保护技术引进和设备国产化的重任,在灵宝背靠背国产化验证工程中,许继提供了全套直流输电控制保护设备。

    在持续引进、消化、再创新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许继集团终于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成功扭转了我国直流输电关键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该系统创造性地采用跨平台技术,每秒钟信息吞吐量是国外同类产品的3~5倍,产品性能达到世界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2005年6月,许继集团凭借在直流输电领域的技术优势,一举拿下了国家“西电东送”重点项目———贵广二回直流输电工程价值达6亿多元的供货合同,结束了我国直流输电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该工程采用许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DPS-2000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开创了直流输电重大装备国产化的先河。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