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文件显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工信部将对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进行调研,以进一步确定《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和重点支持方向。分析人士表示,《规划》一旦出台,必将再掀一波新能源汽车投资热潮。
在传统能源开发难度加大且环保要求已成为社会进步刚性指标的当下,推动新能源产业成规模发展不仅必要而且迫切。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新能源产业本身就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技术。因此,只有在技术水平提升的前提下谈规模发展才有意义。
能源产业的研究机构认为,纯粹依赖政策补贴推动的单纯产业规模扩张的根基是不稳固的,产业发展初期的政策扶植目的应是培养基于技术进步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为了产业规模扩张。规模经济是以技术成熟为前提的,没有核心技术和效力的规模只可能是“不经济”。新能源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更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新能源只能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合理扩张产业规模。
新能源汽车未来逐渐替代传统汽油车已成为各国发展汽车产业的共识,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则更被企业和投资者看好。然而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仍依赖大量进口,核心技术研发落后于发达国家。其根本原因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研和生产水平与国际上存在差距。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瓶颈。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却不能称为制造业强国,在国际分工中,我国的很多产业都位于国际产业链低端,花很大的代价挣很少的钱。拼资源、拼劳动力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实现技术进步才能获得经济的长远发展和资源环境的保护。新能源产业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一定要吸取我国传统产业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切实把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技术进步放在首位,切忌低水平的盲目扩张。那种只求大不求强的发展思路,不利于新能源产业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