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地表环境恶劣、地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含油气盆地,一度成为地震勘探的禁区,勘探难度极大,多年来,勘探部按照油田公司技术集成化的要求,持续创新地震勘探技术,强化新技术试验和推广应用,不断开展针对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地层?岩性
油气藏地震勘探技术的攻关,形成了针对黄土塬、沙漠、山地等复杂近地表条件,以全数字采集技术、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非纵地震勘探技术和叠前反演
储层预测技术为代表的
低渗透油气藏地震勘探技术系列,为
长庆油田油气储量大幅度增长提供了技术保障。
全数字地震勘探技术---从模拟到数字的变迁
2006年以来,针对苏里格沙漠区表层疏松,隐蔽岩性气藏难以识别的特点,在低降速带厚度较薄地区全面推广应用了高精度数字检波器地震采集,进行全数字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技术攻关,获得高精度、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宽频地震资料,提高了有效储层的预测精度。一是大规模采用数字检波器,采用宽频带数字单点检波、小道距、多道数、高覆盖的观测系统,坚持逐点设计,最大限度的改善激发效果,获得了高低频丰富的全频带信息;二是处理从注重叠后剖面处理向叠前CDP道集处理转变,加强了地表一致性处理、多域去噪处理、高精度的动静校正,尽量保持地震信号的叠前动力学特征,使地震剖面频带宽度由常规的10~86Hz拓宽到了6~110Hz;三是利用纵横波
测井资料,加强了地震叠前有效储层预测的基础理论研究,形成了以叠前AVO分析、弹性波参数反演为主,辅以叠后属性分析的有效储层预测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2008年在苏西地区全数字地震提供井位111口,完钻100口,Ⅰ+Ⅱ类井61口,占61.0%。全数字地震勘探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在苏里格地区天然气高效
勘探开发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从少到多的转变
苏里格北部地区由浩瀚无垠的沙漠覆盖,长期以来难以获得高品质的地震资料,2008年,针对性的采用全数字高密度适合叠前AVO(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的规律)分析和弹性波阻抗反演的单分量和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对北部沙漠区有效储层预测地震勘探技术进行科研攻关。通过野外采用小道距、小炮距观测系统,和室内滑动组合处理使覆盖次数达到1008次,同时在共炮域、共接收点域等联合去噪压制干扰,提高了低信噪比地区地震资料品质,剖面目的层内幕反射清晰,波组特征合理,保证了储层预测需要。
非纵地震勘探技术---从线到面的突破
巨厚黄土覆盖下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地下目的层为中生界低孔、低渗薄储层,地震资料干扰波发育,高频吸收衰减严重,资料分辨率很低。技术研究人员从非纵勘探理论、巨厚黄土地震波传波特性研究入手,对观测系统设计、激发条件、采集方法进行科研攻关,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获得的地震资料较好地压制了侧面干扰,地震资料信噪比、分辨率相比同类型纵测线均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浅层资料品质明显改善。
非纵观测的理论基础是一种特殊的三维观测系统,形象地说,应是2.5维地震勘探。就是从二维的炮检点同线向三维勘探的炮检点同面进行过渡,但还是采用二维的勘探模式,这样不仅可取得三维勘探的效果,还可以减少大量的勘探投入。
叠前反演储层预测---从后到前的跨越
针对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岩性气藏储层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局部含水,常规叠后反演方法难以区分含气砂岩和泥岩、含气砂岩与含水砂岩,预测结果可靠性较差。经过地震预测技术攻关,在苏里格地区形成了以AVO特征分析技术、泊松比反演及交会技术、叠前弹性反演与交会技术、叠前角度域吸收分析技术为主的4套叠前储层预测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储层含气性预测的可靠性和预测成功率,确保了苏里格地区钻探成功率和储量任务的顺利完成。
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使鄂尔多斯盆地的地震资料品质有了质的飞跃,储层预测精度不断提高,在长庆油田勘探不断取得新突破,年产量以500万吨的速度递增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必将在长庆油田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的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