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际政经走势展望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8-01-0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关注度:0]
摘要:   今年1月2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竞价交易。受到投资者担心原油供应紧张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2日在历史上首度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   新华社记者 侯 俊摄 ...
  
  今年1月2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竞价交易。受到投资者担心原油供应紧张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2日在历史上首度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
  新华社记者 侯 俊摄
  去年12月14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国际会议中心的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场外,环保主义者扮成北极熊进行抗议,呼吁人们关注全球变暖。
     新华社记者 高 丽摄
  今年 1月1日,肯尼亚西部城市埃尔多雷特一座教堂遭人纵火,造成至少50人死亡。图为一妇女在被烧毁的教堂前哭泣。
    新华社发
  今年1月3日,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首场预选在艾奥瓦州举行。图为1月2日,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希拉里在艾奥瓦州首府得梅因发表竞选演讲。
    华社记者 张 岩摄
  沈骥如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战略、大国关系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研究。主要著作有《欧洲共同体与世界》等。
  江瑞平
  经济学博士,外交学院国际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经济与中日经济关系、世界经济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
  易宪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国际新制度经济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金融学、金融制度和制度经济学等研究。
  史丹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及能源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经济和产业政策。
  姜鑫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经济、政策和战略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加多个国内部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沈丁立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军备控制与地区安全研究项目主任,博士后。曾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的战略计划顾问等职。
  李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政治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东亚社会政治转型。著有《东亚社会的结构与变革》、《东亚:宪政与民主》等书。
  邹骥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工作者,联合国气候谈判中国政府谈判代表。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能源与气候变化”专题责任专家。
  潘家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城市化、全球变化与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刘德顺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秘书长。
  王正泉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兼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张立平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政治室副主任。研究专长为美国政治、美国外交政策和中美关系。
  袁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美国外交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美国政治与外交。
  持续走低的美元汇率和去年8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使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影响2008年全球经济走势的因素是什么?2008年全球经济的走势如何?

  沈骥如:首先,影响2008年全球经济走势的因素要考虑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经济的表现。人们担心美国的次贷危机有可能导致美国经济衰退,但这种可能性还不到50%。原因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只占美国住房贷款的21%左右,同时美联储已通过向受到次贷危机打击的银行和基金管理公司大规模注资、连续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等措施化解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尽管也波及了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但他们联手应对危机的能力也很强。

  其次,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5.2%,其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8.1%。全球经济增长的50%来自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8年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10.0%、8.4%、4.0%和6.5%。这表明,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难以大幅下滑。综上,我们对2008年世界经济的走势可以抱有谨慎的乐观: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将比2007年的5.2%有所放慢,但仍可维持在4.8%左右的较快速度。

  江瑞平: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从2002年开始,迄今已持续达6年之久。但目前有多种迹象表明,2008年全球经济极有可能出现调整。

  影响2008年全球经济出现调整的主要因素是:其一,次贷危机扩散。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在经历一定的“滞后期”后,正在通过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和美国经济减速两大途径,对2008年的全球经济造成冲击和负面影响。其二,油价高位运行。全球流动性资金过剩、投机炒作、中东局势、部分产油区遭受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等因素将导致国际油价继续高位运行,并对全球经济尤其是石油进口国经济进一步造成冲击。其三,美元持续贬值。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经济减速、利率调低等新因素和对外收支失衡等老因素的共同作用,美元贬值趋势不仅难以有效控制,还有可能进一步加速,由此而对全球金融市场尤其是国际货币体系造成的冲击将直接威胁全球经济的稳定运行。其四,通涨压力增大。近期由于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油价攀升、大宗产品国际市价上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通货膨胀的压力正在增大。今年第四季度在主要国家已经出现了通货膨胀死灰复燃的迹象,这可能是2008年全球经济存在的主要风险。

  2007年原油价格猛涨,2008年伊始,油价即突破100美元,能源安全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新的一年,油价将持续在高位震荡还是将有所回调?2008年全球的能源态势将如何?

  易宪容:2007年的国际油价,正如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一样,出现了短时间快速飚升。不同的是,以往的石油危机主要是地缘政治所导致的结果。但当前油价的不稳定不仅在于市场的波动,更重要的在于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动,而两者都增加了世界石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市场上不确定性越是明显,石油公司之间、国家之间、石油公司与国家之间的不合作行为越是盛行,市场的不确定性越是增加。这种不确定性不仅会影响到国家安全,也会进一步增加石油市场的不安。

  2008年国际石油的价格主要看美元汇率的变化和地缘政治的影响。2008年,全球政治动荡将再度成为左右石油价格走势的重大因素。但美元经过2007年快速下跌之后,今年美元下跌的几率不会太大,随着美元汇率回暖,国际油价将在震荡中寻求新的平衡。

  史丹:与2007年相比,2008年世界能源发展会延续前一年的趋势,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调整和变化。近几年,在油价持续走高的条件下世界经济仍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说明世界经济已经接受和适应了高油价。石油输入国因此不会增加石油产量,石油供需关系将仍处于偏紧状态。由于高油价和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全球能源安全问题进一步凸显,在国家与区域层面上的能源合作机制不断被强调的同时,围绕能源资源及运送管网的商业竞争会愈演愈烈。中东、中亚、非洲、南美成为未来石油争夺战略的核心地区。

  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仍取决于大国之间的博弈,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方案一方面是世界各国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的动力,另一方面也隐蔽着大国之间的利益之争。在能源供应方面,非欧佩克国家的市场地位逐步上升,但是欧佩克国家的政局以及中东地区的稳定与否仍对国际油价有重要影响。在高油价的刺激下,全球清洁能源的投资以及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投资将进一步增长,能源结构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

  姜鑫民:2007年,国际油价延续了2003年以来的上涨势头,尤其是下半年国际油价迅猛上涨。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当今世界经济对油价上涨已具有相当大的承受能力,2007年世界经济增速在5%以上。从未来看,油价总体上还将保持高位,直到能够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替代能源进入市场后,油价才能回落至市场均衡价格的水平上来。预计2008年国际油价将高位震荡,但全球经济基本面依然良好,国际石油供需态势依旧偏紧。投机炒作、美元贬值、地缘风险、天气变化等不确定因素仍将支撑国际油价走高。

  2008年全球石油需求仍保持增长态势,在高油价和勘探开发投资的驱动下,世界石油供给将有所改善。但由于剩余产能有限,使得国际石油供需微弱平衡的态势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伊朗核问题仍然是影响国际能源态势的最大变数,如果矛盾激化并进一步升级,将严重影响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

  此起彼伏的爆炸、恐怖袭击仍在世界蔓延;地区冲突、种族对立、宗教矛盾不断,政治和安全局势依然严峻。进入2008年,全球哪些地区存在安全隐患?

  沈丁立:2007年岁末贝·布托的遇刺事件,预示着新的一年人类继续面临严峻的地区安全隐患。如果说美国人最为担忧的四大安全威胁是恐怖主义、大规模毁伤性武器的扩散、地区冲突与新兴强国崛起的话,巴基斯坦似乎是美国最新的心头大患。巴处在长期的动荡地区,也是某些极端与恐怖势力的藏身之所。这些力量不仅相互呼应,还试图谋杀支持反恐的当前或未来可能的领导人。综合起来,在美国视野中巴基斯坦和伊拉克在2008年已同等麻烦,中东与南亚成为 2008年地区隐患的策源地。应该说,在反恐、防扩散以及地区稳定问题上,美国的忧虑也为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所分享。

  年内伊拉克和巴基斯坦可能发生新的动荡,阿富汗局势仍难以平静,国际方面出于务实而与塔利班沟通的进程可能出现。南亚的持续紧张状况可能波及印度,区内外大国使该地区稳定的合作因此尤为迫切。非洲一些地区的稳定也难预期,苏丹达尔富尔尚未根本稳定。由于气候和环境破坏造成的地区资源短缺与生存条件恶化,将更多引起资源争夺,造成次地区的局部竞争和对峙。

  李文:2008年,指导美国外交政策的“布什主义”虽然饱经来自不同方面的怀疑甚至质疑,但不会作大的调整,人类社会依旧面临诸多安全隐患。

  其一,恐怖主义袭击。美国主张的价值观与极端主义势力的对抗将继续下去。伊拉克将继续成为双方较量的焦点地区。在南亚,贝·布托遇刺后,美国极可能进一步强化巴基斯坦的反恐前沿地位,这将使巴基斯坦,甚至阿富汗的时局面临着极大的变数。此外,极端主义分子、激进组织极有可能在东南亚地区发动主要针对西方的恐怖袭击。其二,民族分离主义和种族、宗教冲突。列强在全球范围推行西方民主制度导致民族分离主义的泛滥和种族、宗教冲突的后遗症依旧存在。经历了2007年大选后的泰国政局扑朔迷离。此外,如果对巴以关系和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举措失当,也将使中东和亚太地区的安全局势进一步恶化。其三,政治动荡。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发生“颜色革命”后,还会有一些国家可能产生动荡。

  联合国气候大会在2007年末落下帷幕,这一年被媒体称为“全球气候政治元年”,气候问题已突破生态环境领域逐渐成为国际政治主题。环境问题在新的一年将如何影响世界局势?

  邹骥:环境问题对世界的影响可以从短期和长期来看。短期而言,欧盟、美国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各方将会继续利用各种机会做研究、造舆论,试图对“巴厘岛路线图”的谈判走向和最终协议的确定施加影响。在此期间,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讨论可能也会更密切地与国际投融资、贸易、技术合作及能源安全等问题相联系。关于发展中大国国际责任的讨论也会深化,中国元素有得到进一步突出的可能性。

  就长期而言,发达国家之间在技术、投资、常规物品市场份额、碳市场权益、国际政治话语权等方面的竞争会更具实质性,不排除有时会出现白热化的局面。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将面临更多挑战。此外,全球气候变化等国际环境问题也会被纳入国际非传统安全思考的视野。全球公共环境利益管理体制将进一步发展,国际政治、经济体制将在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领域得到实质性延伸。

  潘家华:2008年的国际政治主题,必将围绕气候变化问题,展开全球博弈。全球变暖危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减排涉及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具有现实代价。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率先垂范,加大减排力度,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低碳发展;发达国家则要求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大国,参与减排承诺。欧盟、美国、“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开发和转让以及所需资金来源和投资等方面的利益分歧,成为各国政治交锋的载体。

  国际气候的政治博弈,还将延伸到国际经济的重要领域。能源、财政、贸易成为博弈焦点。围绕气候问题,能源争夺、资金流动、贸易摩擦等成为国际政治交锋的表现形式。气候公约内和气候公约外的各种机制,均可成为气候政治的博弈平台。

  刘德顺:刚刚落幕的2007年联合国气候大会提出了“巴厘岛路线图”,为全世界如何进一步应对气候变化规定了方向、议题和途径。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涉及人类发展和地球生存环境的国际政治主题。

  为实现“巴厘岛路线图”,世界局势的走向将会呈现如下特点:其一,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将从局部的资源与环境的考虑逐步扩大到从全球环境考虑。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将成为各国政府有关发展议程的主题之一。其二,随着全球减排双轨制的形成,与此挂钩的资金与技术的国际合作将会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方面为最不发达国家进行国际“扶贫”,帮助其度过“适应”关;另一方面为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上的“造血功能”,提高其自身的减排能力。其三,国际贸易关系将会出现新的变数和格局,即转移排放和污染出口。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耗能、低技术含量的原材料工业和基础工业以减少国内的排放,这种转移排放无疑将形成新的国际贸易争端。

  2008年被称为“大选年”。美国、俄罗斯等主要国家将举行总统大选,英、法等国的首脑也于去年完成交接。大国高层的接连更迭对世界外交以及国际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

  王正泉:2008年,俄罗斯和美国将相继举行总统选举。因此,两国上层集团短期间的注意力将主要放在国内,从而可能降低外交活动的力度,减少彼此之间的摩擦和“争斗”。但整个国际格局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在美国,无论是共和党继续执政,还是民主党上台执政,都将坚持“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奉行制俄弱俄的基本方针。在西欧,德、法、英三国此前完成首脑交替后,“新三剑客”出现明显的“亲美疏俄”趋向,这种趋势看来还将维持一段时间。在俄罗斯,虽然普京总统即将卸任,但普京选定的“继承人”梅德韦杰夫在总统选举中必胜无疑,加上普京将应邀出任政府总理,因此俄今后仍将继续推进几年来行之有效的“强国”战略。梅德韦杰夫也许对西方的态度较为温和,鹰派色彩较淡,但维护国家利益的立场不会改变,至多只在策略上有所调整。所以,俄与西方国家“争斗”多于“合作”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

  张立平:与2007年相比,2008年的大国领导没有太大变化。已上台的新领导人该调整外交政策的已进行了调整,而美、俄两国领导人在任期的最后一年也不会有新的政策创意和大手笔的外交动作,因此,2008年的大国关系延续性大于可变性。具体说来,美欧关系将持续好转,跨大西洋联盟将恢复到 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前的状态;因俄罗斯“石油美元”的增加和美对俄军事上的限制,美俄关系的对抗性将会增强。

  虽然2008年大国关系从首脑外交的层面来说不会有太多的变化,但是选举政治,尤其是美国选举政治的影响仍为人们所担心。2008年布什虽然仍可以在国际舞台上玩外交秀,但在国内政坛上,人们更关注的是两党候选人的竞选以及他们的政策意向。与美国相比,俄罗斯大选的变数相对少一些,俄罗斯统一党将会获胜,而普京为了将普京路线进行到底,已表示愿意出任总理一职。总体来说,2008年大国关系将延续2007年的基本格局,真正的变化将出现在 2009年。

  袁征:2008年主要大国领导人的更迭必然会在内外政策上有所调整,带来一些变化。美国大选尽管尚在初选阶段,但人们已经开始关注和思考布什之后的美国对外政策走向。

  如果民主党人时隔8年之后重新入主白宫,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单边主义倾向可能会有所收敛,跨大西洋关系将会进一步改善。近年来美俄关系趋冷,而两国的大选则会为双边关系带来变数。下一任美国总统是否会采取刚性手段继续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还是改用更为柔性的手法来推进俄罗斯的变革,也是人们观察的焦点之一。无论是谁上台执政,都可能会更为谨慎地看待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问题,在巴以和解问题上会加大努力,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在朝鲜问题上,一旦民主党人入主白宫,美朝和解的进程则有可能加速。在全球变暖和环境保护问题上,一旦民主党人上台,则会在气候问题上更为积极。 

  主持人:郑  兴  张东亚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