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继1月3日首破100美元后,2月21日,隔夜国际油价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达到101.32美元/桶。分析人士认为,今次油价重上100美元,主要受美元疲软、德克萨斯炼油厂爆炸、欧佩克可能减产以及委内瑞拉与美国之间的紧张局势所致。
面对高油价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才能从容应对。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对能源的需求过大,加上能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浪费现象还很严重,我们正可以借高油价对企业成本造成挤压的契机,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调整和提升经济结构,改变过去产业政策上一些明显的“失误”。比如,油价上涨正好为遍地开花、重复建设的汽车产业提供了一个整合的好时机。另外,油价上涨也将有力抑制钢铁行业的产能扩张,并为其引导至合理的水平产生有效的作用。
总之,中国必须像发达国家一样,完成从能源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信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转型,提高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
此外,开发石油替代产品,调整能源结构对于缓解高油价带来的能源紧张局面和不利影响也至关重要。现阶段,我们可以大力开展煤炭液化技术的研究。有关机构测算,当油价超过25美元时,这种技术就有利可图。目前油价在90美元以上,类似此种替代项目的研发必须提上日程。另外,从长远来看,调整能源结构,增加天然气、核能、水电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也是应对石油安全问题的重大战略。
当然,“远水解不了近渴”,当务之急是尽快改革石油价格机制和整个石油体制,包括适时出台燃油税。
目前的石油定价机制和体制,是完全不符合高油价时代的形势的。中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与国际油价波动之间存在着一个月的时间差。当国内油价涨幅低于国际油价涨幅,出于企业自身利益考虑,炼油厂常会降低生产,以减少亏损。除了时滞外,油价机制中的另一问题是政府对价格进行严格管制,而要石油巨头接受政府的管制,就必须赋予企业行政垄断权,垄断成品油的生产和销售。
可以说,这种不合理的石油定价机制并未将价格信号尽快传递给市场,从而使得国内油价难以对国际油价变化作出合理反应。一旦这样的定价机制长期传递下去,价格一直无法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将进一步导致资源的浪费性消费。另一方面,石油企业的一条龙垄断和事实上的专营权,又使得它们在石油稀缺性增加时,可以减少生产和供给,以迫使国家满足它们的提价要求。
所以,油价机制的改革方向是价格应反映国内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使滞后油价向实时油价转变。同时打破垄断,建立起以竞争性市场为主、以政府监管为辅的石油体制。
事实上,要想让成品油价格真实地显示其价值,让真正有能力消费的人群来承担高油价,就必须发挥税收的功能,尽快出台燃油税。
除上述应对措施外,在国际油价被金融化的今天,现货市场越来越不能操纵期货市场,中国应尽快参与到石油期货交易中去,以扭转目前只能不断地接受新的高油价的局势,逐渐掌握油价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