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约为55%,有关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能源消费的82%需要进口。在我国的能源战略中,阿拉伯国家是我国“走出去”的重要地区。日前,在宁夏银川市召开的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上,中阿能源专家分析认为,双方能源合作将急剧增加,必须构建中阿能源合作新机制,方能求解我国能源安全。
中国能源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在国内对能源需求迅速增加的情况下,为了缓解资源压力,我国开始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据了解,截至2010年底,中国企业投资设立的境外企业超过1.5万家,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588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
宁夏社会科学院综合经济研究所专家段庆林说,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为代表的大型央企在中东、非洲、中亚等地积极参与石油天然气开发。我国在阿曼、阿联酋、也门、沙特等国的资源开发领域投资额累计达到数十亿美元。
而中阿在石油领域的合作也带动了双方经贸关系的全面提升,贸易额呈现水涨船高的局面。中阿双边贸易额由2004年的367亿美元跃升至2010年的1454亿美元,年均增速近30%。
在23日召开的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能源合作分会上,一些专家分析认为,我国能源“小马拉大车”现象决定了必须扩大从外部寻求能源供应。
2010年,我国原油消费量4.3亿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10.6%,原油净进口2.4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55%。
我国能源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而阿拉伯国家也积极在我国布局石油项目。在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上,不少阿拉伯官员、客商非常看好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能源往来。科威特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萨利赫·祖维赫说,科威特和中石化公司已经签署了为期5年的项目合作,投资项目包括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等。目前,两国贸易额已达80多亿美元,签订了包括石油、文化、体育等项目在内的30多个协议。
西北民族大学副教授马和斌认为,中阿能源合作领域涉及贸易、勘探、开采、冶炼等领域。
新形势下中阿能源投资呈多元化趋势
参加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的一些阿拉伯国家代表认为,中阿能源合作不能仅局限在石油领域,目前阿拉伯国家也在调整产业结构,力图使国内非石油产业比重上升,逐渐弱化对石油产业的严重依赖。而这一新趋势,给我国加速进入阿拉伯市场带来了契机与挑战。
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华代表处主任穆罕默德·哈桑说,中国需要阿拉伯国家的石油,可是我们想跟中国在政治、文化、科技、新能源等多领域加速交流合作。
在世界上原油储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沙特,谋求经济多元化,降低对石油产业的依赖已成为这个国家近年来宏观经济发展的目标。据悉,沙特计划投入5000亿美元在全国兴建6座工业城。
而巴林经济发展局首席执行官谢赫·穆罕默德·本·伊萨·哈里法说,一直以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模式建立在中国用商品换取阿拉伯国家石油资源的基础上。但是,目前巴林已成为海湾国家中第一个非石油产业比重超过石油产业的国家,我们希望双边经贸关系向金融投资、工业投资、人力资源投资和服务等多个领域发展。
中国WTO研究会会长、中国首任驻世界贸易组织大使孙振宇说,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企业可以考虑和阿拉伯国家大型企业联手到第三国投资,从事国际化经营,利用各自特长开展在国际方面的广泛合作。
据了解,在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期间,一些阿拉伯国家的能源企业已经开始与宁夏以及其他省区的能源企业接触,探讨双方共同投资石化领域合作的项目。
此外,一个新的现象是新能源成为当前中阿能源合作的热点领域。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说,我国在基础设施工程、新能源技术方面具有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工业水平,如今已经有一批国内企业在阿拉伯国家开展了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领域的前期工作,以新能源换取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成为不错的选择。
透视中阿能源合作的变化与前景
当前,国际能源形势不断发生变化,阿拉伯国家局势动荡也给中阿能源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一些专家认为,我国能源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要适应新变化,作出新调整,降低对外合作与投资的风险。
在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能源合作分会上,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复杂,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必须加强对地缘政治的评估,有时候看似稳定的国家却蕴藏着较高的风险。另外,我国企业应当利用有利机遇,弥补自身技术短板。
李俊峰则认为,优秀的企业必须是国际化的,国际化就是要融入国际社会。目前,壳牌公司的销售网络全球随处可见,可是我们在海外看不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的加油站,这说明我们的石油企业还有很大差距。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猛说,我国石油企业应抓住机遇做大做强,形成内部的行业战略联盟,与国际同行巨头一较高下。只有在上游勘探开发、中游加工冶炼、下游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用制度化和市场化原则培育有效竞争的市场,完善油气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和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等,才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还有一些专家认为,应充分利用中阿合作论坛这一平台,加强中阿双方在能源勘探和利用、市场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和对话,并加强在国际能源机构中的磋商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