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强大的石油工业,是旧中国有识之士半个多世纪的梦想。孙中山先生就为未来的中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现代化蓝图,提出了民族石油工业的发展方略。但是,由于政局动荡和连年战乱,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无法付诸实施,民族石油工业无法摆脱举步维艰、零打碎敲、时断时续、发展缓慢的坎坷命运。
据统计,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到1948年的37年间,旧中国累计进口石油产品达2658万吨,而同期国内累计生产原油还不到56万吨。这不仅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而且对战时抵御外敌入侵和国家生存构成了巨大威胁。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仅用了十多年时间,就一举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长期落后的局面,建立起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石油工业生产建设体系。
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进入全球大市场,直接与国际大石油公司同台竞争,在竞争中迅速发展壮大,打出了海外声威。
辛亥百年,中华民族开始了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其间,中国石油工业的成长壮大,世纪圆梦,一脉相承,倾注了中华民族几代人的赤诚和热血。”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沿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了希望。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中为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现代化蓝图,其中不乏创建民族石油工业的雄图大略。然而,随着辛亥革命的挫折,中国工业现代化之路也历经坎坷却从未停止奋发图强。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将孙中山先生的梦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辛亥百年,是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其间,中国石油工业的成长壮大,倾注了中华民族几代人的赤诚和热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国家之一,历史上曾经创造过灿烂辉煌的技术发展成就。美国的第一口石油井,就是借鉴了中国古代的钻凿盐井技术,才获得了地下深处的第一桶石油。然而到了近代,中国却落伍了。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国家。1863年,美国生产的煤油开始由台湾输入中国,进而倾销大陆,史称“洋油”。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洋油”倾销总量就达到了500万吨,成为晚清时期充斥中国市场“洋货”中影响面最大的商品之一。不平等的石油贸易,严重地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经济,同时也刺激了民族石油工业的发展。
1874年,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女婿、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沈葆桢巡视台湾时,首次提出官办石油的主张。在其影响下,洋务派官员丁日昌上奏清廷提出,“浚利源而弥外患”,于1878年使用新式顿钻在台湾苗粟打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口石油井。1887年,著名洋务派人物刘铭传成立台湾矿油局,准备大办石油。然而,随着清末洋务运动的失败,刘铭传被革职,矿油局被撤销,台湾石油开发被迫中断,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沦入了日本侵略者手中。
大陆近代石油工业的兴起要比台湾晚20多年。进入20世纪,中国城乡居民使用煤油灯已相当普遍,煤油进口随之大量增加,到1901年,年进口总量已达43万吨,对当时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与此同时,外国列强派员深入中国内地,四处勘察石油,引起了国内有识之士的忧虑。1903年,德国领事汉纳根与地方幕僚私下订立开采延长石油的合同,激起公愤。陕西巡抚曹鸿勋彻查后上奏清廷提出,延长石油“非速自办,不能杜外人觊觎”,随即购置新式顿钻,于1907年在陕西延长打出了大陆第一口近代石油井。然而,随着慈禧太后一道手谕,曹鸿勋被莫名其妙调离,开办延长油矿一事被搁置。
随着延长等地石油资源的发现,抵制外国列强掠夺中国矿产资源的斗争也此起彼伏。1908年8月18日,陕西民众在西安中州会馆召开公议会,联名具禀要求延长油矿改官办为商办,并不顾清廷反对,集资聚股,成立了“商办保陕油矿有限公司”。1911年9月,延长油矿第四口石油井“会九月朔,省桓反正”(指陕西省响应武昌起义)在辛亥革命的枪声中开钻。
辛亥革命给民族石油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孙中山先生早年留学国外,熟知矿产、矿权和矿业。1912年1月1日,他就任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一成立,就提出“以浚利源而固国本”,把调查地质列为行政要图,在实业部矿务司下设置了地质科,后改为地质调查所,由著名地质学家章鸿钊主持,负责规划和总管全国的地质调查工作。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翁文灏,此时留学回国,进入地质调查所工作,招揽人才,组织勘察,开办学堂,出版刊物,石油地质调查研究随之活跃起来。
作为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石油工业的兴起,使民国初年的石油开发出现了一段令人欣喜的活跃期。当时的延长油矿“油脉骤旺”,石油产量曾一度达到了年产最高峰。1913年,新疆军政当局下令恢复了乌苏、绥来等地的石油开发活动,招商包揽了迪化(今乌鲁木齐)工艺厂的石油炼制生产。甘肃地方当局下令玉门县政府调查石油河石油。四川地方当局与外商签订了合作开办油矿合同。到1914年,各地与外国公司签订的石油合同区已扩大到西北、东北、华北、西南等广大地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石油地质调查研究与地方、民间石油开发活动交相辉映,构成了民国初年民族石油工业的一个短暂活跃期。然而,随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孙中山再次流亡海外,刚刚兴起的石油开发活动很快就被叫停了。1914年3月,北洋军阀政府以“油矿需用日繁,尤与我国海军计划有重大关系”为由,“令行各省,将商办各矿一律停办在案”,并仓促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矿业条例》。事后人们才知道,北洋军阀政府以政令开道,匆忙所图,只为一事,这就是美孚石油公司进入中国勘察石油。
后来的历史证明,北洋军阀政府拱手请来的美孚石油公司,并没有给中国的石油工业带来希望,相反却因其钻探失败,给日后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蒙上了一层阴影,造成了一系列恶劣影响。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勘察失败后,便开始在国际场合四处散布悲观论调,非议 “中国无论在海相地层还是在陆相地层中都不可能产生大量的石油”,断定“中国不是一个产油国家,而是一个石油消费国家”。中国“贫油论”由此发端,“贫油国”的帽子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一压就是几十年。
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痛定思痛,开始反思大革命的成败得失,系统构想中国的前途和未来。1919年2月,孙中山写就了《实业计划》一书,与另外两部书合为《建国方略》推出。其中对发展中国的石油工业进行了完整描述。孙中山坚信中国富产石油,强调开发石油,实现国内石油自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将其作为国策列入了《实业计划》,明确了民国时期发展石油工业的基本方略。
历史证明,孙中山先生的判断和方略是正确的。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石油不仅成为了重要的实业,而且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成为了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命脉的战略资源。1931年,民国政府参谋本部国防设计委员会成立(后易名资源委员会,隶属军事委员会领导),石油工业被列入了国防工业范畴。蒋介石亲任委员长。但是,此时的蒋介石早已背叛了辛亥革命,把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抛在了脑后。为实行其独裁统治,接连发动内战,将中国人民推向战争的深渊,根本无暇顾及石油工业的发展。
1937年,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寇侵占东南沿海地区后,港口通道被封锁,石油进口急剧减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内石油供应几乎断绝。中国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石油的局面,在抗战中陷入了窘境。滇缅石油运输线被切断后,每年进口油品不足一万吨。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和军需用品,石油对抵抗日寇,抗日救亡,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一滴汽油一滴血”成为当时民族存亡的真实写照。
国难当头,一批志士仁人,不辞千辛万苦,深入祖国内地勘察石油。1938年6月18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致函八路军驻汉口办事处,提出将延长油矿两部钻机调往甘肃玉门。为此,翁文灏会晤中共代表周恩来。周恩来当即表示,同心为国,绝无异议。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延安八路军总部先后派出13辆汽车,将延长油矿的两部钻机运抵咸阳,并派出20名延长油矿技术工人同机前往支援,辗转四个多月,历经周折,到达甘肃玉门。1939年1月,两部钻机相继开钻。当年8月,陆续钻井6口,全部获得工业油流,由此发现了老君庙油田。在石油进口几乎断绝的紧要关头,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找到并开发建设了玉门油矿,为维持抗战大后方的石油供应做出了极其宝贵的贡献。
玉门油矿的开发建设,是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可喜成果。两部钻机调往玉门后,延长油矿的生产建设并没有停滞,相反有了长足的发展。1940年春,延19井开钻,并于当年冬天钻遇油层,发现了七里村油田,成为当时延长油矿开发建设的最大油田,原油产量随之大幅增长,解决了陕甘宁边区用油急需。边区发展了,毛泽东又提出,“要增加煤油生产,实现煤油自给并争取一部分出口”(指出口到边区以外的国统区)。在抗战极端艰难困苦的岁月里,陕甘宁边区不仅解决了自身用油急需,支援了玉门油矿建设,还打破日寇经济封锁,将延长油矿生产的煤油、蜡烛等石油产品输往边区以外的国统区,实属难能可贵。
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全面内战却开始了。四万万同胞再次被推向了战争的深渊,已经开始发展起来的民族石油工业陷入了步履维艰的困难境地。为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美国提供的飞机、坦克、大炮等机械化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武装国民党军队,汽、柴、煤、润等各类油品消耗随之大量增加。到1947年,中国石油产品进口总量就达到了208万吨,比抗战结束时的1945年激增13.2倍。美国由此取代日本,开始了对中国的大规模经济入侵,美孚、亚细亚、德士古三大石油公司迅速进入中国,垄断了中国的石油市场,“洋油”以空前的规模在中国城乡大肆倾销,使得抗战期间已经发展起来的民族石油工业很快衰落下来。
拥有强大的石油工业,是旧中国有识之士半个多世纪的梦想。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的苦难命运。孙中山先生为未来的中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现代化蓝图,提出了民族石油工业的发展方略。但是,随着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蒋介石背叛革命、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出现了一次又一次历史大倒退,致使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无法付诸实施,得以实现,民族石油工业无法摆脱举步维艰、零打碎敲、时断时续、发展缓慢的坎坷命运。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到1948年的37年间,旧中国累计进口石油产品达2658万吨,而同期国内累计生产原油还不到56万吨。整个国家不得不长期依赖“洋油”过日子,不仅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而且对战时抵御外敌入侵和国家生存构成了巨大威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历史性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仅用了十多年时间,就一举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长期落后的局面,建立起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石油工业生产建设体系。到1963年,中国就实现了石油产品自给。后经15年的高速发展,到1978年,中国原油年产量一举突破一亿吨,进入了世界产油大国的行列,并一跃而成为了世界石油出口大国。一亿吨石油资源成为了国家手中的一张王牌,如同“两弹一星”一样,成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迅速强大的象征。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石油工业无论从数量到质量,都出现了新的飞跃,上了一个更大的台阶。与世界石油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一些主要专业领域的发展水平已经接近和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有的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石油工业跨出国门,进入全球大市场,直接与国际大石油公司同台竞争,在竞争中迅速发展壮大,打出了海外声威。如今的石油工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柱、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后盾、全球石油发展举足轻重的强大力量。
今回首,往事真如铁。从百年辛亥看百年石油,历史的发展证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完成辛亥革命未尽的事业,实现孙中山先生未尽的理想,指引中国石油工业走上现代化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