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合作新端倪 渠道多元化是为上策
能源合作新端倪
10月11日,俄罗斯总理普京访华期间,中俄两国总理在北京举行第十六次定期会晤,此次会晤的联合公报指出,两国总理高度评价中俄能源合作的丰硕成果和广阔前景,双方就管道原油贸易价格问题达成一致。谈判了多年的东西“黑金”大通道又露合作新端倪。
至此,中俄能源合作已经在一批大项目上取得积极进展。中俄
原油管道已经从今年1月1日起,由俄罗斯向中国供油,标志两国能源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为俄罗斯原油出口开辟了稳定市场,也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石油供应。“黑金”源源不断地从西伯利亚流向中国大庆。这条陆上
石油管道,也成为继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之后,又一条从西向东,通往太平洋西海岸的“石油生命线”。
“生命线”上争端多
能源安全紧密关系着各国的国家安全,因而“生命线”上的事,谁都极力为自身争取着利益。
对于俄罗斯这个能源大国而言,石油天然气出口是其经济赖以复苏的主动脉,因为它集中了世界已探明
石油储量的12%,天然气储量的2/3。修建中俄输油管道,扩大双方能源合作,最早是俄方提出来的。2001年,中俄签订了对安加尔斯克—大庆输油管道建设项目进行联合经济技术论证的总协定。然而,就在中俄有关单位紧锣密鼓地进行安—大石油管线的前期准备工作之际,2002年俄联邦安全委员会会议改变了原计划,把石油管道线路的终点改建在俄远东的太平洋港口纳霍德卡。
安—大线节外生枝,直接的原因是日本担心中国控制东亚能源。在俄罗斯方面,因疑虑而限制中国投资俄能源项目的想法占有一定市场。当时,俄罗斯能源政策研究所所长弗拉基米尔·米洛夫就直截了当地说:“俄罗斯对外国在自然资源领域直接投资进行限制首先考虑的是‘中国因素’。”最后,经多方论证,俄能源部选择折中方案,即在安—纳线主干线上铺设至中国大庆的支线。
在太平洋西海岸国家另一条“生命线”的源头——海湾地区,更是战事纷乱未曾间断。海湾地区超过75%的原油出口流向亚洲,俨然一条通向东方的能源大动脉。自去年9月以来,在亚洲能源需求不断上涨和依赖中东进口石油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
油价上升了25%,令通胀进一步加剧。霍尔木兹海峡是进出海湾的唯一水路,被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生命线”。伊朗就曾威胁说,一旦美国或以色列攻击伊朗核设施,它将关闭该海峡。
渠道多元化是为上策
俄罗斯石油管道的开通使多方受惠:对俄罗斯来说,可以为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找到稳定的市场,对促进远东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中、日等国来说,则更好地实现了进口石油资源的多元化。
但是,两年前,俄乌天然气争端带给乌克兰的痛苦仍让相关国家“心有余悸”;远东石油管线事件也深刻折射出了俄、中、日能源关系上的复杂性、敏感性;中东的局势动态更是牵动着全世界的油价和能源安全,特别是所有进口石油的亚洲经济体都被中东的事态发展所挟持。据悉,预计到2035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将达到72%。
面对能源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善加处置,合理应对,赢得最大利益,对中国和俄罗斯来说都是一大挑战,也是其他各个国家都需要面临的问题。因而,一方面需要不断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另一方面也需要遵守国际准则,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这才能真正保证东西方能源大通道畅通无阻。就像很多年前,俄《独立报》发表的题为《是用管道铺设友谊还是埋葬友谊》文章所指出的:“俄中输油管项目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它不能用油桶来衡量,不能用卢布来评估。”那是两国人民长期友好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