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0年底,无论是
风电装机规模还是风电设备产能,中国都已位居全球第一。
也许正由此因,于10月19-21日召开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才如此引人瞩目。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家企业云集而至,国际风电界的领袖人物纷至沓来,一时间,中国如何从风电大国走向风电强国,成为业界谈论的一大焦点。
名副其实的全球风电大国
“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风电大国。”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施鹏飞说,2010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1800多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4400多万千瓦,当年新增的容量和累计装机容量都占到了世界第一位;同时,我国风机制造商有四家进入全世界前十名行列。
据中国风能协会主席贺德馨介绍,2010年中国风电类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18928套,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01133套。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新安装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600万千瓦,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风电市场。
“随着风电市场的扩大,中国风电产业和风电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贺德馨说:“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等方式,中国风电设备研制能力大幅度提高,已经形成整机和零部件生产体系。目前1.5兆瓦到3.0兆瓦机组都实现规模化生产,成为风电场的主流机型。5兆瓦风电机组已经下线,6兆瓦以上风电机组正在研发。”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理事长石定寰认为,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中,中国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进一步调整能源战略,确定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能源战略中重要的位置。同时制定和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这些重要政策措施,调动广大投资者、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由此推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
记者注意到,中国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电产业发展中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博得来自国际社会的阵阵喝彩。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总干事阿丹·阿明称,中国在推进发展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方面已成为“全世界的佼佼者”。“这种领先地位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具体体现。”欧盟委员会能源委员厄廷格认为,中国在风能产业上已经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进展,他希望国际社会都能够“效仿中国”,进一步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这样的
清洁能源的发展。
“中国虽然已成为风电大国,但还远非风电强国。”贺德馨提醒说,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中国要实现到2020年非
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到45%两大战略性目标,必须加快风电产业的转型从风能大国转向风能强国,从风能制造变身风能创造,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由大变强”任重道远
面对国际业界对中国风电发展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赞赏,出席论坛演讲的我国政府官员国家能源局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科技部高新司能源与交通处处长郑方能等,谈得更多的则是问题和挑战。
史立山说,近五年来中国风电快速发展,主要与可再生能源法推出的优惠电价政策和全社会的高成本分摊政策有关,也与电力系统已有的备用容量密切相关。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风能资源丰富地区的电力系统备用容量基本用完,虽然这些地区风能资源非常丰富,企业投资风电的积极性也很高,但风电的市场制约正在变得越来越突出。
史立山认为,风电最大的弱点是资源的不确定性,要实现风电的规模化发展,必须要围绕破解这个问题来进行攻关。包括智能电网技术,储能技术以及用能技术等等。
郑方能指出,风电并网难已经成为制约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挑战。下一步要下大力气解决风电上网消纳问题,拓展风电就地消化的途径。
“受风能资源不确定性影响,风电规模化发展在并网运行方面遇到困难。”史立山分析说,这既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个经济性的问题,此外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认知水平、管理体制、企业利益和地方利益等等。
史立山指出,促进风电规模化健康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风电技术的进步,还涉及到电力系统的重构,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他说,中国是从计划经济转型过来的,在很多方面还有计划经济的烙印。电力管理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电力虽然实现了厂网分开,但电力系统运行仍以计划手段为主,地方一些部门仍对电厂的发电安排计划,输电、配电还没有分开,特别是电网与调度一体化也很难做到公平公正。
“中国风电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尚面临很多矛盾和问题。”史立山指出,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措施包括配额制度和交易制度,强化行业管理。在按照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思路,集体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的同时,要更加重视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分散式风能的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开展海上风电的实验示范,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学习一切先进的技术和成功的做法,推进中国风电可持续健康发展。
以改革和创新推进风电转型
来自业界的众多专家认为,中国要从风电大国走向风电强国,关键是要从发展速度转向提升质量,从国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
如何推动中国风电由大变强的转型?史立山认为,一要加大改革力度,二要坚持技术创新。一方面,深化改革特别是电力体制的改革,创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电力市场环境,为所有市场参与者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这对促进风电的发展十分必要。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是解决中国风电产业由大变强的基础,近年来虽然中国风电技术发展很快,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快速增加,电网友好性能不断改善,但仍需继续努力,来不断提高风电设备的技术水平。
郑方能透露说,在我国能源科技发展战略中,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一直是重要的技术方向,风电技术更是重要研究内容。科技部已将风电列入重点专项,通过科技创新,为实现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1.5亿千瓦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拉动装备制造,材料、信息、电子等产业技术创新和发展。
据贺德馨介绍,目前我国风电装备业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在大机组研发、海上和陆上风机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风机先进传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风机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以及适用于低风速、高原、低温地区风电机组关键技术和分布式中小型风电机组设计制造技术等很多方面迈出重大步伐。
“尽管今年以来国家实施的紧缩政策与风电行业调整重合在一块,使得风电业外部压力加大,但从长远来看,风电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说,“中国风电产业要由大变强,未来发展的关键是要打质量牌,诚信和质量是保证中国风电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明阳风电首席运营官郝义国对此深表赞同。他认为,未来每一家企业如果要想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就是要看谁的质量可靠性有保证,谁的服务响应能够快速。这两点应是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一个支撑点。
“如果说"
十一五"是中国风电产业高速发展的五年,那么"
十二五"将是中国风电高质量发展的五年。”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黎翔说,“加快推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我们有理由对风电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作为清洁能源,风能是未来几十年人类解决能源供应的主要方向。由此而言中国的风电产业的未来光辉灿烂,我们充满信心。”华锐风电董事长韩俊良说,“我认为,"十二五"中国风电将在调整中转型,通过更加开放的市场竞争引导风电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