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美国“双反”雪上加霜,凸显“两头在外”畸形结构
更糟糕的是,欧债危机的“雪”又加上了美国“双反”调查的“霜”。
今年10月19日,美国七大光伏企业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申诉,要求美国联邦政府对进口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征收“超过100%”的进口关税。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分别于10月19日和11月8日予以立案。
相对现在全行业利润率仅为5%左右的水平,即便只增加10%的关税,企业也无法承受。
对中国企业而言,更可怕的后果还在于此案的连锁效应。继美国之后,欧盟很可能也随后发起针对中国同类产品的“双反”案。作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生产国,中国光伏电池10%出口到美国,80%出口到欧洲,如果“连锁效应”发生,对行业将带来更大的危机。
近日,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牵头,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等14家中国光伏企业联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美国对中国太阳能产品进行“双反”调查澄清事实、表明立场。
机电商会副会长王贵清表示,中国光伏产品对美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竞争优势,而非低价倾销或政府补贴。“双反”调查申请是对中国光伏产业及光伏产品出口美国现状的歪曲,而且任何最终可能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必将对中美两国绿色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消费者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将积极应对。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此次美国对中国提起“双反”申诉,也提醒中国企业应尽快改变“两头在外”的局面,苦练内功,改变不利局面。
尽管过去几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但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局面始终没有改变。
原料这一头:尽管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硅原料出口国,但光伏产业所需的多晶硅产业的提纯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七大厂商手中,他们几乎垄断了全球的多晶硅原料供应,中国每年仅从美国就要进口20多亿美元的多晶硅等原料。
市场这一头:虽然今年来我国光伏产品的产量已经稳居世界头把交椅,但光伏发电的安装量却极少。
原料供应没有话语权,终端市场主要在外,使得我国光伏企业长期受制于人,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差,欧美经济、政策稍有风吹草动,光伏行业就大风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