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发展的巴西石油工业及其启示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1-12-13  来源:中国能源网  关注度:0]
摘要: 1.由拉美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转变为重要的出口囯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其面积、人口、经济实力均居南美乃至整个拉丁美洲首位。巴西的石油工业与他的经济发展经历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曲折起伏的道路,分析其发展历程和特点可以...

 

    3.巴西与中国的合作及其发展的启示

    3.1.油气合作快速发展

    在巴西尚处于石油净进口状态时就开始向中国出口原油,第一批出口在2002年。2004年登上出口量逾百万吨的台阶,2006和2008年分别超过200、300万吨,2009年达406万吨[4],出口量增速之快是罕见的。决定性的变化发生在2009年。在巴西已经确切地见到了自已石油的前景而决定加速发展时,金融危机使资金筹集甚为困难。巴西石油公司总裁来到中国,双方一拍即合,仅用3个多月就签署了“贷款换石油”的备忘录,同年11月就完成了全部合同批谁手续。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向巴西石油公司提供期限10年的100亿美元贷款,该公司向中石化(Sinopec)的全资子公司(Unipec Asia)提供石油出口以作偿还。生效后第一年出口量为10万桶/日(500万吨/年)、第二年起为15万桶/日(750万吨/年) 。该协定仅是中巴石油贸易的一部份,据报道,2010年后将实现对华出口平均年1000-1200万吨,而中長期可望达3000万吨。从巴西石油产量可望翻番,石油替代产品和其他能源的长足发展上看,中国从其石油出口中获得较大份额是完全可能的 。

    巴间的油气合作决不仅限于向中国出口石油,在两国之内以及国际上的许多项目上两国都有在上中下游全方位实施合作的可能。作为范例可看一下巴西天然气的CASENE项目。巴西东海岸的管线被分割成数段,连接他们并?成网是迎接消化上游(特别是海上大气田)来气的第一步。为解巴西之急中石化国际石油工程公司对这个项目实施了自带资金的总承包,投资12.56亿美元完成1377km管线,日输气能力2000万立方米。这个当时中石化海外合同额最大的工程于2010年3月按期“交钥匙”,实现了双赢互利。近来中国各石油公司加大了对巴西的投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于2010年初分别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谈判以购买其在巴西佩雷格里诺(Peregrino)油田40%的股份,该油田有4.6亿桶可采储量。这一交易有望以30亿美元成交。

    在中巴两国的油气合作中海洋(特别是深水和超深水)勘探开发正日益被重视。在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海上油气项目上巴西不只是缺投资还缺设备。巴在今后5-6年内就需要能实施各种海工作业的配套船240余艘,首当其冲的是深-超深海钻探船(平台) 。目前因缺乏设备使全球多个海域正在定好井位后排队求租。而中国己具有居世界第一的造船能力并开始生产各种为海上勘探开发以及科考所必须的特种作业船(如可用于超深水的第六代钻井平台中海油981号)和配套设施,若干特船的核心设备已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以巴西海上勘探开发的技术经验和中国的设备及有实力的公司作业队伍可以形成良好的匹配组合。他不但可以在双方的海域施展身手而且可以联手走向世界各海域。

    3.2.经贸关系的全面发展

    1993年中巴间确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巴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交30余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年增率,2009年相互贸易额达近500亿美元的水平,在巴西对美国、阿根廷出口明显降低的背景下,使中国成为巴西居第一位的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巴西保持对华贸易的顺差,对华出口额中铁矿石、大豆、石油等资源类占65%[6]。在“金砖四国”内中国和巴西间利害冲突最少互补性最强,在国际关系上有更多的共同认识,中巴间经济政治关系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合作前景[7]。2009年卢拉访华,两国元首决定制订2010-2014年共同行动计划,成立中巴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在全面发展的经济关系中油气是一重要环节,而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入发展也为油气能源合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3.3.巴西石油工业发展的启示

    3.3.1因地制宜多元发展

    石油不能自给而需花费大量外汇曾是制约巴西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而这在上世纪的两次石油危机过后表现的特别明显。经济基础薄弱的巴西不可能象多数发达国家一样靠“市场力量战略”和大量战略储备来保障石油安全。于是决定发挥本国资源优势发展生物质液体燃料,同时大力发展水电核电(这需要进行投资巨大的基础建设)。当时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远未象现在这样成熟,因而其决策不能不说是个大胆的、具有相当前瞻性的。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減少了石油的消费和进口,而且使他在这一领域奠定了世界领先的地位,在低碳经济行将到来时已抢占了科技制高点。既使在石油自给有余时替代品使用也大为降低了其消费量保障了大量出口石油, 以所得的外汇促进经济更均衡的发展。在石油勘探开发上注意到:海陆并举,以海为主;油气并举,着力弥补天然气基础设施不足的缺陷;以常规石油为主,也充份利用油页岩。这种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战略思路值得我国借鉴。他不仅应体现在全国战略上,更应贯彻在各地区、各经济区的发展上。中国各部分在自然条件和发展水平的强烈不均衡性要求其能源构成上必各有相当大的差别,因地制宜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是决定其特色的出发点[8]。在多元发展中还应提到国内外并举。前面在深海油气和生物质燃料部分都提到其向国外的发展。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巴西石油工业上下游多个国家公司都加快了在国外的开拓,到2008年底已在包括东亚、南亚的27个国家开展勘探开发业务,其重点在拉美、西非和美国。

    3.3.2.实施促进发展的政策法规

    前已述及,生物质液体燃料的发展与其相应的政策保障有密切的关系。其生物乙醇和柴油的应用中首先有法规肯定其使用的合法性,继而随其产量的增长以法规保障其最低掺入量以及“灵活燃料”汽车的生产和使用。没有这些政府措施,生物质燃料难以克服初期的困难得到切实的推广。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巴西在石油非国有化上的特殊政策。经历了长期的经济起伏和动荡,巴西于上世纪末实施的石油体制改革奠定了两条基本格局:一是坚持石油资源的国家所有,国有的石油、石化公司在相当大程度上控制了全局或在合资项目中控股,但必须政企分开、公司作为市场上的一员而独立经营参与公平竞争;二是向民营资本和外资全面开放,大量吸引资本投入和先进技术引入。显然,这是在本世纪海上石油得以大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动力。令人瞩目的是卢拉上台前后的变化。在经济不景气的动荡中劳工党的卢拉在竞选中曾提出过反对国企私有化、要?立社会主义制度等口号,但他接过这个烂摊子后却反其道而行之,实施了相当稳健的政策,使经济逐渐走上回升之路,2007和2008年GDP年增率分别达5.7%和5.9%,2009年金融危机中仅为-0.7%,而同年拉美整体为-2.5%。他在石油上的务实政策突出表现在对海上盐下丰富石油的开发上。前已述及,盐下深-超深海石油集中了其大部分储量,是巴西石油的未来,巴西政府准备对其实施新政策。他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将成立一家新的公共公司(Petrosal)代表政府权益并实施管理。(2)政府对72%的盐下石油区块或项目实施公开招标,外国公司与Petrobras都可平等参加招标,中标的将是向政府上交“利润油”最高者,以前合同中涉及到28%的盐下区块仍维持原合同。(3)中标的所有公司将采用产量分成合同获利。(4) Petrobras有权对每个项目参股30%。对照近年来在“新国有化”中其他国家的类似条款,有两点值得强调:外国公司可以按产量分成获得分额油,而在现今许多新合同中则废除了产量分成、要求全部石油归资源国控制;资源国并没要求绝对控股,30%的参股比例是不高的。国际石油界认为这种相对宽松的政策可以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跨国石油公司(IOC)和国家石油公司(NOC)的投入,而这对高投资、高科技、高风险的海上石油业发展是必需的。这也是我们对巴西未来石油产量和出口量的增长持有信心的原因所在。

    3.3.3.积极进入世界海洋石油领域

    巴西以海上,特别是深海-超深海石油的快速发展由消费国而转变成重要出口国不是孤立的现象,他反映了近年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世界油气的勘探方向和热点。而目前正是海工作业设备不足制约着海上油气的发展。对我国来说改变海上油气滞后于世界水平的条件已开始具备。首先我们的石油公司已初步形成可以在海上进行勘探开发施工的技术力量,更重要的是依托中国强大的造船工业和包括石油设备在内的制造业我们已经可以制造关键性的多种海洋作业船,完善他的配套也不是难以做到的事。我们应加强规划和协作使之登上这一领域的制高点,这也是由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的“抓手”之一。我国公司可以用自已的设备在南海(首先是其北部)深-超深海域进行勘探开发作业,也可进入世界其他海域。显然,这个过程中联合其他有实力的公司是一个有效的措施,而其中与Petrobras合作更是首要的选择之一。目前双方也就在彼此海域展开合作有了接触磋商。海上石油开拓的高潮已经到来,我们须迎头赶上积极进入、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参考文献

    [1]加璐,巴西资源现状与投资机会,当代石油石化,2009,17(6), 37-44

    [2]谢寅符、赵明章、楊福忠,拉丁美洲主要沉积盆地类型及典型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中国石油勘探,2009,14(1),65-73

    [3]李慧,巴西开发生物能源经验、敎训,见:苏振兴主编,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08-2009)、27-3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田春荣,2009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国际石油经济,2010,18(3),4-13

    [5]张抗,中巴能源合作:走向深海,中国能源报,2010.05.17.

    [6]陈楠、伊西科,中国和巴西:穿越地球的握手,南方周末,2009.07.02

    [7] 张抗,从金砖4国在世界石油中的地位看其合作发展方向,当代石油石化,2009,17(8),7-9、15

    [8]张抗、周总瑛、周庆凡,中国石油天然气发展战略,北京:地质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1-777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