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近日通知,决定自12月26日起,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业内人士认为,这标志着酝酿已久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破冰,天然气定价机制开始走向市场化。但是,由于
三大油企垄断着天然气的上下游,将成为此次价格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利好三大油企
长期以来,我国国内和进口天然气价格倒挂问题严峻,价格改革呼声已久。
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透露,目前中石油进口天然气亏损在每立方米1元以上,预计今年中石油天然气业务的亏损额超过200亿元。
数据显示,1-11月,国内累计生产天然气91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进口天然气28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1﹒5%;进口资源占国内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24﹒2%,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的天然气勘探和生产主要由中石油、
中石化、
中海油三大公司开展,三大石油公司的天然气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5%以上。特别是中石油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中石油是国内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
近年来,中石油凭借
西气东输二线,以未来气源供应量作为砝码,与途经14省市进行战略谈判,力图将沿线城市燃气分销网络纳入其版图,强势进入下游市场,在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的推动下,对气源和管网的垄断进一步加强。
“此次天然气价格改革中上游的天然气开采、销售环节受益最多,获利最大。”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宛学智表示,随着天然气价格改革的逐步推进,中石油天然气业务的亏损额度将会逐步下降,这有利于减轻中石油在天然气业务上的压力,并提高中石油进口天然气的积极性。
但是,还有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天然气行业的结构和监管不进行改革,单纯的价格改革只会沦为垄断企业涨价的代名词,改革成本最终又会让下游使用燃气的企业和消费者承担。特别是下游的城市燃气属于公共事业领域,在中国662个城市中,有200多个建设了天然气管网,涉及的消费者众多。如果天然气涨价,势必增加这些消费者的生活成本负担。
中国石油大学天然气专家刘毅军告诉记者,目前来看,此次天然气价格改革,伴随着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三大油企肯定是最大的获利者。而长远来看,随着天然气经营盈利的增强,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引入更多的竞争。此外,也可以保障供气安全。
尽管发改委在文中提到终极目标是完全市场化,刘毅军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价格改革并未提到该如何防止三大油企利用管道优势来强化垄断。
为了弱化三大油企对天然气上下游的垄断,刘毅军建议,可以将管道和上游公司要进行分离。此外,对天然气的各个环节要进行调整,哪些环节不允许它们进入,对此要有所规范,进行制度改革,政府在这里可以有所作为。弱化三大油企的垄断虽然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至少不要固化三大油企的垄断,要逐步打破天然气行业上下游一体化的垄断。
价格将呈不断上涨态势
自2005年以来,中国已三次调整了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而此次选择广东和广西进行试点,发改委称,原因是这两个地方是新兴的天然气市场,目前没有国产陆上管道天然气供应,气源更加接近国际市场。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表示,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天然气出厂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政府只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进行管理。
去年5月,我国上调了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执行至今。虽然较2005年的定价有大幅提高,但仍不能有效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
宛学智表示,此次试点天然气价格改革逐步理顺天然气定价机制,推动了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进程,有利于提高天然气经营者的积极性。此外,改变了原有的根据气源、路径定价的方式,建立了更加合理的“净回值定价法”。归根到底,此次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重要意义可以概括为促进了天然气定价机制的市场化。
此外,他还指出:“短期来看,试点区域内的天然气价格不会出现较大的上涨,但是随着天然气改革范围的逐步扩大以及进口天然气的逐步增加,天然气价格将会呈现出不断上涨的态势。”
发改委指出,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天然气出厂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政府只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进行管理。但由于目前天然气管理和经营体制没有根本改革,市场体系尚不健全,近期拟通过“市场净回值”的定价方法,即模拟市场的办法,以市场竞争形成的可替代能源价格为基础,折算相应的天然气价格,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