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调研显示,陆上和海上风能市场在近几年经历了两位数的增长后,从目前至2015年,其增速将仅为每年5%。在欧洲,陆上风能的发展尤其平缓。而亚洲企业带来的竞争日益激烈,以及对
风电电网平价的需求都迫使原始设备制造商削减25%~40%的成本。因此,风能产业很可能迎来一场大规模的行业整合。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日前公布的一项全球调研结果表明,全球风能发展的鼎盛时期已经在慢慢消退,风能产业可能迎来一场大规模的行业整合。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曼弗雷德·哈德尔称:“风能行业的增长相较于过去鼎盛时期将明显减缓,在欧洲,我们看到市场发展平缓,尤其是陆上风能这一部分。这主要是因为陆上风能市场已经饱和,还有像西班牙这样的国家在这方面的投资很少。”
中国增长强劲
近年来全球风能市场经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后,从目前至2015年,增速将降至每年5%;2020年时,则降为4%。哈德尔认为:“这对制造商和供应商都是一个挑战,未来他们需要发掘亚洲、大洋洲以及拉丁美洲的客户。”
未来几年,庞大的资助计划将令远东的陆地和海上出现巨大的风力发电场。专家预计,中国未来每年将增加200亿瓦的发电功率———这相当于20个
核电站的产能。而德国现有产能的年增长只有16亿瓦。总体来看,未来几年增长的近一半落在亚洲,只有1/3落在欧洲身上。
未来10年,中国风能市场增长尤其强劲。2015年时,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8GW;而2020年时,将达到20GW。同时,美国2015年时的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7GW,2020年时为9GW。哈德尔表示:“美国增长潜力仍很大,但是风能税收鼓励政策等政治环境的不明朗,削弱了美国风能市场的增长前景。”
海上风电机市场增长最快。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从现在的1.2GW增至2015年的4.4GW,增长幅度为260%,,2020年时则为8GW。其中,欧洲将占其中的6GW。
企业竞争加剧
调查显示,来自亚洲风能业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将涌入国际市场。目前,十大风电机铸件供应商中已经有8家来自亚洲。他们的价格要比其竞争者低很多。罗兰贝格合伙人马库斯·韦伯(MarcusWeber)认为:“这同时也降低了风电机零部件的价格。2008年以来,风电机的平均价格已下降22%。全球范围内,该行业已经开始感受到相应的影响。
同时,风电电网平价有望在未来3到5年实现,这对那些要维持市场地位的企业,尤其是西欧制造商至关重要。但是,如果要实现将发电成本降到每千瓦时4到5欧分,则需要行业将生产成本再降25%~40%。制造商可通过优化产品、改进流程以及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转型为小系列生产,风电业可以向工业化再迈进一步。”韦伯说道:“这是该行业实现其成本削减目标的唯一方法。”
路透社此前已报道称,中国风力涡轮产品领域已经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未来至少两年内,中国风能领域产品制造者将面临收益降低的问题。
报道称,2010年中国风力涡轮制造商有80多家,共能生产超过40万千瓦的电,但每年风电设备的需求预计只有15万千瓦。而随着来自欧美市场订单的减少,试图出口的企业也将遭遇瓶颈。
市场或将整合
价格下跌、来自亚洲的激烈竞争以及增长放缓,都将引起风电行业在未来几年的大规模整合——制造商和供应商都将受到影响。“风电业既要全球化,也要本土化,这真的是一个挑战。所以,重要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必须提高在未来主要市场中的份额。”哈德尔解释道。
日前,德国西门子公司宣布,与上海电气宣布建立战略联盟,成立两家新的合资公司以专注于中国风电市场。在华新开两家合资企业中,一家合资公司将会面向中国市场和西门子全球供应网络,研发和生产风电设备;另一家合资公司将负责在中国地区的风电设备的销售、市场推广、项目管理、项目执行和服务。西门子方面控股49%,上海方面控股51%。
近年来,西门子逐步巩固了其在中国风电市场上的地位。2010年末,西门子位于上海的风机叶片制造基地正式落成。2011年夏,西门子与上海电气合作赢得了在中国的首个海上风电订单。2011年10月以来,西门子风力发电亚太区总部也落户上海。
罗兰贝格的调研认为,在风能市场的整合中,物流是关键一环。在客户市场所在地生产风电机的敏感性部件,如风电机塔和叶片,要比在全球范围内运送零部件高效得多。但是,只有规模经济才能让本地生产盈利。哈德尔因此预测:“企业越大,优势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