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荒”根源不是民企惜售 而是国企断供
自2008年以来,我国几乎年年闹“油荒”。不断出现的“油荒”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影响了物流运输、影响了百姓生活。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在两会期间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着手研议破除国有石油巨头垄断的步骤和方法,从根本上遏制“油荒”的发生。
自去年10月9日国家发改委下调成品
油价格后,各地陆续出现“油荒”,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全国有上万家民营
加油站无油可加,“油荒”程度为近年之最。即使时至今日,“油荒”依然存在,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再次出现“柴油荒”,柴油短缺或将继续。
“问题是,缺油、断油、无油可加的大多是民营加油站,
中石化、
中石油等国有加油站则可随到随加,只是因为加油的车辆太多,需要长时间排队。所以,我们曾经怀疑民营油企‘囤油惜售’。”李立新委员说。
对此,他特别调查了江浙闽100多家民营油企,得出的结论是:即作为掌握了国际原油进口和国内原油开采,垄断着
成品油批发和零售,完全掌控着国内油源的中石化、中石油等国有油企,对民营油企、油商实施控量供油甚或完全断供,以致民营加油站无油可卖。虽然石油巨头们有种种说辞为自己开脱,但这些说辞根本无法令公众信服。
李立新委员表示,以他调查的一家宁波民营油企为例。这家油企有4个加油站,在常态经营时,4个加油站光柴油一天就能赚上万。即使出现“批零倒挂”,为了留住客户,也甘愿暂时亏本,只要有油可卖,加油站也断然不会挂出“无柴油”的牌子。
“显然,国有石油巨头对民营油企控量供油甚或断供,是因为国有石油巨头们不愿让丰厚的利润从自己手中流走,让民营油企分享。所以,‘油荒’的频发,是国有石油巨头‘绑架’民营成品油批发、零售企业所致。”李立新委员指出,归根结底,是石油巨头的垄断制造了一次次引起社会恐慌的“油荒”。
我国石油行业之所以一直实行垄断经营,最大的理由或说法是:石油是经济命脉,关乎国家能源安全乃至经济安全,所以要以国企垄断的方式保证这种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显然,保证国内油料供给是石油垄断的题中之义、重中之重、最大目的之所在。“然而我们容忍了垄断的弊端,却没能换来国内油料的供应保障。所以,要根治“油荒”,还得靠改革,引入竞争机制,破除石油垄断。”李立新委员指出。
落实到具体措施上,李立新委员开出了一系列“药方”:一是维持现有格局不动,在政府定价上做文章;二是国家逐步放开石油进口、炼油等环节,国有石油巨头逐步让出成品油零售领域的市场份额,直至成品油零售环节彻底市场化。
“还有一条也很重要,那就是按照公益型国企和竞争型国企路子改革。”针对这一点,李立新委员特别强调,无论是公益型国企还是竞争型国企,都必须改革收入分配,遏制其目前薪酬待遇特别是高管人员薪酬待遇过高问题。目前的国企带有准公务员队伍性质。在职业感稳定、社会保障健全、竞争性较弱但各项待遇必须低与竞争激烈、职业稳定感差、职业风险大但收入待遇必须高这两方面上,国企只能占据一头,绝不能两头都占,否则将导致社会就业失衡,容易引发社会对立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