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油田科技给力唤醒超深稠油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03-13  来源:中国石油报  关注度:0]
摘要: 3月3日,井深3400多米的玉106井流淌出汩汩稠油,这是水力喷砂分层压裂新技术带来的效果。吐哈井下公司压裂队在这口井实施了吐哈盆地最深水力喷砂分层压裂技术,为超深稠油储层改造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正是在压裂这样的系列新技术推...

    3月3日,井深3400多米的玉106井流淌出汩汩稠油,这是水力喷砂分层压裂新技术带来的效果。吐哈井下公司压裂队在这口井实施了吐哈盆地最深水力喷砂分层压裂技术,为超深稠油储层改造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正是在压裂这样的系列新技术推动下,被喻为世界级开发难题的火焰山麓的超深稠油,在沉睡多年后迎来规模开发。2011年,鲁克沁油田原油日产量从660吨一路上扬,到12月5日突破1100吨,并稳产至今。

    超深超黏,盖头难掀

    在火焰山南麓的丝绸古道上,有一座历史文化古镇——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鲁克沁镇境内、火焰山南麓低于海平面的戈壁滩上,吐哈石油人找到了世界上深度最深和黏度最大的超深稠油。即使是在50摄氏度的地层环境中,稠油黏度也在1万毫帕秒以上。稠油到了地面,更是黏稠。技术人员形象地讲,就像蜂蜜一般,附着在油管和抽油杆上,要用刀子刮才能剥离。

    在稠油油田开采上,国内外主要采用热力采油方式,形成了蒸汽吞吐、火烧油层、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等工艺。但是,这些成熟的工艺仅适用于埋藏深度小于2000米的浅层至中深层稠油油藏的开发。对埋深2700米至3500米的鲁克沁油田而言,国内外没有成功开采的先例。

    稠油开发难在哪里?一在技术上,稠油在地层中流动性差,开发难度高于轻油。二在经济上,因钻井及开采成本大于轻质油,且市场价格低于轻油,这使得要达到经济开采的最低单井产量,稠油井要大大高于轻质油井。

    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发现了鲁克沁油田,但是多年来高储量难以转变为高产量。深埋在火焰山麓的稠油,超深超黏,盖头难掀。

    技术攻关,稠油解愁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稠油难采,主要是稠。降低稠油黏度,成为破解稠油开发难题的主攻方向。在降黏上,技术人员选择了掺稀方式,就是将黏度较低的轻质稀油泵入井下,与稠油混合降低黏度,增加流动性。

    技术人员采用空心抽油杆,应用特殊的井下管柱、杆柱结构,为掺稀降黏建立通道。空心杆泵下掺稀,解决了井筒稠油降黏问题,使稠油能够顺利进入井下泵筒。

    由于系统举升能力大于地层供液能力,空心杆泵下掺稀采油只能采用间歇生产方式,在推广应用中出现难题。技术人员实施改进,减小泵径,加深泵挂,改泵下掺入为泵上掺入,单井产量大幅提高,最高单井日产量达到17吨,远远高出国内稠油单井日产平均水平。

    20年来,吐哈油田技术人员坚持跟踪、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立足自主创新,强化科技攻关,创造性研究出掺稀降黏、加深泵挂、高砂比压裂、注水开发、天然气吞吐等一系列稠油开采配套技术,形成有效的主体技术路线,为超深稠油规模开发做好了技术储备。

    持续创新,规模上产

    科技创新犹如春风,唤醒了沉睡的超深稠油。在火焰山麓,吐哈石油人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演绎出油田开发的新传奇。

    注气吞吐试验见到效果。2011年,油田实施了30井次注气试验,累计增油6489吨。

    稠油注水开发技术攻关进展显著。针对老井产量递减加快、含水率上升、稳产难度大的实际,油田以精细油藏管理、加大老井措施挖潜为核心,开展稳油控水技术研究,强化措施效果分析,不断优化措施井层,做好“水”文章,让大批稠油老井焕发生机。

    技术攻关的突破和进展,成为解放超深稠油的动力。初春的火焰山麓百里稠油区,超临界蒸汽吞吐试验、温水驱替矿场试验、稠油火烧开发试验,一项项新技术推广试验如火如荼,展示出规模开发的新气象。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