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页岩气储量巨大 非常规油气资源有待“唤醒”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03-13  来源:人民网  关注度:0]
摘要: 有一头沉睡的狮子,明知它威力无穷,可就是没法把它唤醒,怎么办?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院长陈勉此刻的心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陈勉表示,过去把别人的东西拿来,仿制学习他人技术,但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来说...

    有一头沉睡的狮子,明知它威力无穷,可就是没法把它唤醒,怎么办?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院长陈勉此刻的心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陈勉表示,过去把别人的东西“拿”来,仿制学习他人技术,但对页岩气非常规油气资源来说,“拿来主义”完全不适用,“这头狮子太威猛,需要的是非常规手段!”

  无独有偶。在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石油勘探局局长李联五也提出,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急剧上升,迫切需要新的能源替代补充日益增长的需求。他建议,加大对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的支持力度。

  潜力巨大的能源补充替代

  且看两组数据:1993年开始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11年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56.5%,连续3年超过国际石油安全警戒线(50%);但综合不同评价机构报告,我国页岩气藏产量预计在21.5万亿立方米-45万亿立方米,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预测显示,中国技术可采页岩气储量36.1万亿立方米,远超排名第二的美国(24.4万亿立方米)。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潜力不言而喻。”陈勉告诉记者,石油天然气能源中,除目前占开发主体的常规资源外,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致密油等非常规资源渐渐受到关注。

  “静悄悄”的页岩气革命已然对世界能源形势产生深远影响。比如,实现大规模商业开采的美国,2010年页岩气产量超1000亿立方米,其过去5年页岩气产量增长超20倍,占全美天然气总产量五分之一。

  “斯坦福大学研究报告显示,页岩气开发可保证美国100年天然气供给,美国由此从天然气进口国变为自给自足、甚至出口国。”陈勉说,非常规油气资源介于传统能源与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之间,是迈一步就能得到的能源,“对油气资源缺口不断扩大的我国来说,开发非常规能源异常迫切。”

  “他山之石”不能攻玉

  迈一步?这一步不小!非常规油气必须得用特殊手段才能“拿到”。

  李联五分析,国内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起步较晚,理论不成熟,技术也不到位。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要求高、成本高,不仅需要资源评价识别技术、复杂构造条件下的钻井技术,还需要不同储层改进压裂技术等。无论在技术、规模、水平,还是发展速度上,我国都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


  “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的成型技术对我们很不适用。”陈勉举例说,美国对页岩气勘探开发有两项公认技术:大规模水力压力和水平井技术。利用前者,每口水平井约用水10万加仑,这对水资源相对丰富的美国不成问题,但我国页岩气多分布在新疆、内蒙古、松辽地区等缺水地带,完全采用国外技术只能满足小规模试验开发;再比如,得益于土地资源丰富的先天优势,美国实现了低成本、工厂式开发页岩气,他们以铺就铁轨的方式,钻完一口井后将钻机迅速转移至另一处继续钻井,几乎没有等待时间——这对国内预测页岩气相对丰富、却多丘陵多山地的西南地区来说,几无复制可能。


  “以发现为目的的研发初期,不用过多考虑成本。一旦进入大规模推广,类似问题会层出不穷。”在陈勉看来,不形成自己的技术体系、没有原始创新,中国根本“拿不到”非常规油气。

    政策主导加快基础研究


  “我们的地质评价已启动,工业试验井也投入使用,但我们很懵懂。”李联五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快制定相关政策,减免非常规油气资源税,以财税补贴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继而降低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采成本。


  陈勉在政协提案中提出: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牵头和页岩气开发相关企业协调,结合我国独特的页岩气开发特点,面向全国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设立联合基金,鼓励探索适应国情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应用基础研究,“国家用政策主导,基础研究才有可能深入。”


  “眼下,美国研究院所与大学的石油专业,都把页岩气作为重要主题,而我们在美的留学生,包括在美工作或做研究的华人,比例正越来越大。”陈勉建议在国家人才引进工程中专辟非常规能源人才项目,用灵活多样的政策,吸引海外“吃过这碗饭”的高水平技术人才回来,“如今,国内连具体问题都未撞上,可他们很清楚‘碗里有什么’——他们有能力在国内培育人才,他们可能是唤醒睡狮的第一批英雄!”(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