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企业在苏丹进行油气勘探与开发
1973年,石油史上发生了两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一件事是广为人知的“十月战争”和
欧佩克产油国以石油为武器联合禁运,给支持以色列对抗埃及和叙利亚的西方国家制造了石油危机。在1973年底的短短5个月内,
油价上升了4倍。这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之前所谈论的增幅恰好一致。这件事标志着,“西方大型跨国公司主宰油价的时代已经过去。海湾产油国通过民族解放运动和石油公司收归国有,在石油定价上获得了一定主动权。油价开始由产油国主导的时代到来了”。石油经济学家管清友告诉本刊记者。
但油价由谁掌控,或许有另外一种解读。1973年成为油价史的分水岭,还因为,尼克松总统在年初说服沙特的费萨尔国王,接受以美元作为石油贸易结算的唯一货币。从1945年以来,随着美国石油公司主导石油市场,美元作为石油标价的标准货币也渐成国际惯例,但它不是唯一不可替代的。作为回报,尼克松给费萨尔的承诺是,保护沙特的油田,抵御苏联、伊朗和伊拉克对沙特的威胁。这一没有公开文件的秘密协议,被广泛地称为“不可动摇协议”。
作为原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高达20%的欧佩克组织核心成员,沙特此举,带动了所有欧佩克成员在1975年使用美元计价出售石油。这意味着,凡需购买石油的所有国家,都必须持有美元。而产油国获得的美元和利润,则回流美国投资美国国债或购买美国产品。对沙特来说,就是巨额的军火贸易。“布雷顿森林体系”刚刚崩溃,正陷于危机中的美元,开始了另一个新的世纪,即“石油美元”的世纪。威廉·恩道尔如此描述:“与(中东局势)表面上剑拔弩张十分不协调的是,美国财政部这时却和沙特货币局达成了一项秘密协定。其条款规定,沙特的大部分石油税收收益将用于弥补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年轻的华尔街银行家、专门经营债券的负责人大卫·马尔福德也被悄悄派往中东,担任沙特货币局的首席‘投资顾问’。他的唯一任务是指导沙特把石油美元投资到‘正确的地方’——那自然都是些伦敦和纽约的大银行。”“后者不光处理货币业务,同时也参与国际石油交易。就这样,大通曼哈顿、花旗、汉华实业、巴克莱、劳埃德、米德兰这些金融界怪兽,无一例外地在这场经济风暴中赚了个盆满钵盈。”
挑战石油美元者不多。就在萨达姆的伊拉克提出以欧元结算石油贸易几个月后,小布什的军队入侵了伊拉克。正因如此,很多观察家相信,伊拉克战争不可避免地带有维护石油美元霸主地位的意图。伊朗独立于石油美元体系之外,用欧元、黄金,或者双边本币结算,不走石油交易市场。它处在美国制裁下已有30年。
按照
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的统计:“过去110年来,以黄金标价的石油价格一直在20桶/盎司上下波动,并有明显的周期性。‘二战’之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从1947到1971年实行了24年,在这一期间里,石油价格稳定在1.8美元/桶,黄金是每盎司35美元,每盎司黄金可兑换19.4桶原油。目前的
原油价格大概为90美元/桶,黄金是每盎司1400美元,每盎司黄金兑换15.5桶原油。过去60年,用美元计价,原油价格涨了50倍,而用黄金计价,原油价格只涨了25%,巨大的反差,直观的解释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之后美元对黄金贬值的结果。但1972至1987年,以美元标价的原油价格与1971年相比增长超过400%,用黄金标价油价至少也上涨了一倍,这个阶段主要是地缘政治因素推动的贵油期。”根据陈卫东的换算,2000年至今,美元标价的油价不断创出新高的同时,黄金标价的石油价格这10年也是历史最高,达到约10桶/盎司黄金的高位。它的推动因素是发展中国家的刚性需求和石油供需关系的“脆弱平衡”。即使如此,美联储长期以来的货币宽松政策和两轮巨额量化宽松,仍是名义石油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其获利者,无疑是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和金融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