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软肋
“中国能源安全的软肋,在于能源体制缺乏顶层设计。”中国电监会信息中心统计分析处处长杨名舟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目前我国能源体制“问题不少”。杨名舟说,我国能源立法滞后,战略缺失,规划滞后,发展无序,能源政策和能源决策受质疑;而权责不明的管理机制,使能源市场化改革步子不大,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难以实现。 杨名舟认为,只有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才能真正实现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
在电力行业,应该建立竞争、开放的电力市场,改革电价形成机制,建立同网同质同价的新的电价体系,形成电网吸纳
新能源的新体制。
而在油气行业,应该加快油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减少政府对油气价格的直接干预;成立全国性的管网公司,实行输配分开,打破地域垄断,鼓励三大石油天然气集团进入对方区域开展业务,形成全方位的竞争格局;放宽民营资本进入石油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采、管网输送、
石油化工、油品流通领域(包括批发和零售环节)的限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天然气管网的建设,同时加强对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管网设施的价格监管;建立完善
石油安全预警机制和战略
石油储备制度。
对于
煤炭行业,应建立煤炭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促进煤炭清洁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我国煤炭工业在国家总体能源战略中的基础性地位得以体现。杨名舟认为,“当前能源市场化改革已到了攻坚阶段”。
除了体制,多位专家认为,环境问题,亦是我国能源安全的一大软肋。
“我国能源消费主要是以煤炭和石油为主,目前看这两类能源继续增长的空间已经受到限制。环境压力、运输交通限制,煤炭产能增长不能无限制地扩大。对石油的消费,目前产能已经超过2亿吨,再提高,只能是缩短资源利用年限。”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能源战略专家夏义善说。
在中国能源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如何平衡发展与环保,环保部门一直在寻找答案,而这答案恐怕不会来得那么简单。
煤电纠结于排放污染,
核电、
水电纠结于安全环评,
页岩气虽已经做出国家发展规划,但其开发过程中,地下水也面临巨大污染可能。
2011年,指责中国排放标准滞后、油品含硫过高的声音不绝于耳。原本明确的柴油车国4排放标准实施时间表,被一推再推。最近的一次是2012年1月10日,环保部发布公告推迟到2013年7月实施。环保部解释的原因是“市面上根本没有足够的、达到相应标准的柴油供应”。
中国环科院副研究员岳欣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负责制订和管理油品质量标准的机构,是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80),TC280的秘书处机构是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隶属中国石化[7.17 -0.42% 股吧 研报]。
TC280的人员构成中,石化行业代表占比超过90%;来自环保部门和汽车行业的成员占比不到7%。在有关油品标准的制订审议过程中,没有表决机制,来自环保部门的代表是否签字后才能通过等,也没有统一规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主任周宏春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中国能源行业仍然需要继续大发展。当前,北美人均年能源消费量超过10吨标准煤,欧洲为5吨标准煤,而中国还不到3吨标准煤。“环保部的职责,则是在保证发展的前提下,尽量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