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液化石油气之争折射公共政策论证之殇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04-16  来源:中国能源网  关注度:0]
摘要: 环保部门近日宣布广州公交车、出租车将逐步用LNG液化天然气代替LPG液化石油气,消息传出后有舆论和公众提出质疑:几年前为推广LPG投入的20亿元成本是否有很大浪费?当初的决策是否存在失误?政府是否应该向市民交代清楚这笔账?现在上马LN...

    环保部门近日宣布广州公交车、出租车将逐步用LNG(液化天然气)代替LPG(液化石油气),消息传出后有舆论和公众提出质疑:几年前为推广LPG投入的20亿元成本是否有很大浪费?当初的决策是否存在失误?政府是否应该向市民交代清楚这笔账?现在上马LNG,有无吸取经验、问过市民的意见?如此等等。不过,这次有关部门似乎是有备而来,主动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解释,这种态度起码是值得表扬的。

    然而,综观部门负责人的言述,人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当初发展LPG是对的,经过全面科学论证,符合发展趋势,而且别无选择;而今天改换LNG也是对的、也是符合发展趋势的。而且,其中一些说法使人印象深刻,如“请记者朋友们代为问一句:2003年如果不选LPG,还能选什么?”总之,这回政府看起来就像一个卖梨子的水果商——左右都是梨(理)!

    但是,问题的关键其实并不在于从LPG发展到LNG是否合理,而在于作为一项与民生关系重大的公共决策的论证与出台,竟然在相隔很短的时间内既有前后说法矛盾之嫌,更有对推广决策的成本核算不透明之弊,甚至还存在着爆料直指决策带来行业暴利的说法,这些才是需要有关部门作出翔实解答的问题。

    首先,直到2009年10月,当广州市几位人大代表向市环保局提出了一份调研报告并对继续推广LPG表示质疑的时候,政府部门的回应主要是:一、广州市推广使用LPG公交是经过专家反复讨论、认真论证的,这一决策是科学、严谨的;二、推广LPG公交符合当时及未来的环保要求。而这时专家们也“一致认为”广州选择LPG是基于现状和发展趋势,如果要全部抛弃而推广LNG等其他清洁能源车辆,会造成巨大浪费。应该强调的是,此时已经是2009年10月,不是某负责人口口声声说别无选择的2003年。而在这时,深圳市早在2007年就弃用了LPG车辆,改用LNG车辆,而广州还继续耗费金钱发展LPG车辆。在仅仅相隔两年多之后又变成LNG决策是认真论证、科学严谨,这是否能以“符合当时的现实条件”为理由说明当时与今天都是完全正确、并不存在决策失误呢?显然不能。两年多前为了坚持用LPG而一致认为弃用会造成巨大浪费,现在为了上LNG又说弃用不会造成浪费,到底哪句是真话?

    从这些众口一词和前后矛盾的公共言述中,人们不难发现那些动不动就以“认真论证”、“决策严谨”的说辞来推行一项公共政策的做法,其动机和效果都是很值得怀疑的。或者说即便实际上动机也是好的,但是为了消除人们的怀疑而有意片面地夸大决策的合理性、隐瞒反对意见,同样也是很值得人们警惕的。

    至于有公众质疑的推广LPG决策的成本核算不透明之弊,相关部门更有责任开诚布公地向社会交代,应把每一笔投入都向纳税人讲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回应究竟有没有造成浪费、有没有造成某行业获得暴利甚至是否存在腐败等等问题。

    因此,有网民质疑:当初面对众多反对声音而坚持拍板搞LPG的人就不用负任何责任?是否有以公权谋私利的嫌疑?必需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后公之于众!全国多个城市已经使用LNG,不知道广州动作为什么这么慢?难道是利益作怪?我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回答这些质疑,同时也应该提请市人大关注。

    讨论到这里,我认为应该进而思考的是,广州LPG之争折射出公共政策论证之殇,甚至是政府公信力之殇。首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公共决策的论证往往变成了政府提决策,专家论证的结果肯定是能通过。原因很简单,选哪些专家也是由政府来决定。必须公开专家的选择标准和选择过程,必须公开专家在论证会上的所有发言,从而打破专家论证黑箱;其次,政府垄断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资源,社会团体和公民根本无缘了解决策事项背后的所有真实信息,无法了解可能存在的各种复杂的利益驱动真相,如何能够监督和评判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的可信性?另外,作出任何决策的时候都没有作出责任承诺和具体的问责安排,决策者永远正确(或可以死不认错),而决策的失误从来都是由纳税人埋单。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键字: LNG LPG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