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页岩气开发无关“能源革命”
春江水暖。美国正欲打破没有
LNG出口终端的现状,再次试水国际LNG市场。
因为页岩气产量大增,北美天然气价格低迷,美国才需要多重渠道找客户。是页岩气让本来忙着建LNG进口终端的美国,打上了出口的算盘。
“一气变格局”,这怎能让人不艳羡!何况是同为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的中国。
在很多人眼中,美国的页岩气成功经验可以被移植到中国,甚至认为页岩气将在中国掀起一场“能源革命”。“未来能源的主力军”,“矿产资源领域的宠儿”,这些溢美之词都被用在页岩气身上。
不久前,国家能源局发布《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至此,页岩气开发利用被正式纳入国家规划。规划中提及到2015年,中国页岩气目标产量为65亿立方米。
那么,65亿立方米的页岩气是什么概念呢?
不妨做个比较。2011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约为1300亿立方米。按照我国2011年的天然气消费水平,65亿立方米页岩气够我国用18-19天。
在同我国领土面积相差不大的美国,2011年天然气消费量约为24.37万亿立方英尺(约合6900亿立方米)。65亿立方米的页岩气仅够美国消耗3-4天。
革命一词从广义上讲是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由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从65亿立方米这个目标产量上来看,用“能源革命”这样的词来修饰页岩气,很是不妥。
与其好高骛远不如先摸清页岩气的家底,也就是储量。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攻关”。加快勘探攻关,产气先要摸底,战略很清晰、靠谱。
那我们又对自家的页岩气储量了解多少呢?
美国能源信息署2011年曾宣称,中国的页岩气技术可采储量为36万亿立方米,超过美国的24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一。
说不清中国的页岩气储量是真第一,还是被第一。但清楚的是,在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1月访华时,中美才签署了《中美关于在页岩气领域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短短两年间,美国能源信息署就能摸清中国的页岩气资源储量么?不要忘了,美国本土的页岩气开发用了二十多年才有今天。
“加快开发攻关”体现了我国没有掌握页岩气开发核心技术的现状。
页岩气开发的技术有多难?美国《达拉斯晨报》援引业内人士的话说,“页岩气开采已经不是一项技术,而成为一门艺术。”虽然中国一些公司向美国提供页岩气开采的设备,但设备不代表技术。美国油气公司对页岩气开采的核心技术完全保密,甚至连专利都不申请。
现实的情况是,即便是在美国,中美两国的公司联手开采页岩气都会遇到新问题,何况是在地质环境迥异的中国。
再者,美国现在采用的水力
压裂法开采技术也存在环保瓶颈。美国环保署正对这种方法是否会污染地下水进行调查。
水力压裂法是否会引发地震也是人们争论的焦点。美国的一些州,出于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担忧,已经禁止使用水力压裂法开采页岩气。纽约州在2010年叫停了水力压裂法。来自该州的一家公司正在研发用液化石油气来取代水进行页岩气开发。
跟在美国后面学习技术,就如同驴子想吃到拴在它眼前的胡萝卜。
即便是探明了储量,证明了有商业开采的价值,也掌握了安全环保的开采技术,我国的页岩气开发还有很多屏障。
比如,运输问题。在地质分布上,中国的页岩气储量主要分布在四川和人口稀少的西北部。要将这些地区开采出来的页岩气运送到人口密集、能源需求量大的其他地区,中国现有的基础设施显然不足。
而美国的页岩气主要分布在宾夕法尼亚州、纽约州、俄亥俄州和德克萨斯州,这些州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完善,还有大量公用事业(1808.905,12.69,0.71%)公司采用天然气发电,输出电力。
与美国不同,我国的天然气基础设施非常有限。在领土面积相似的情况下,美国当前的天然气管道长度为33万公里。而我国到2015年的天然气管道规划总长度约为10万公里,才将近美国的1/3。
即便这为数不多的管道也并不是公用的,而是被油气公司“分而治之”。在美国,天然气管道是共用的,哪家公司的气要走管网只要交付租金就可以了。这就降低了页岩气的运输成本。输气需要打破管道分治,才能和气生财。
且不论投资成本、监管能否到位、如何克服水资源紧缺等挑战,单就开采技术的“术”,还有运输管道的“道”,我国页岩气开发就面临着诸多问题。
雏鸭试水,羽翼未丰。我国的页岩气开发既要雄心万丈,也要心细如丝,才能突破屏障,攻克难关,最终实现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