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三大石油公司
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今天分拆,将炼油厂、管道和化工部门独立出去,成立名为菲利普斯66(Phillips 66)的新公司。股东可凭康菲石油股票按二比一的比例获得菲利普斯66股票,且无需为此交税。新公司股票于5月1日,即本周二开始交易。
存续的康菲石油将保留其名称、休斯敦总部及油气田资产。新成立的菲利普斯66(该名称原为康菲旗下汽油与
加油站的品牌)本身也称得上巨头,该公司将与瓦莱罗能源(Valero Energy)争夺全美最大独立炼油公司的地位。其日炼油产能达220万桶,年营收约为2000亿美元。用新公司首席执行官格雷格·加兰德(Greg Garland)的话来说:“我们的规模将与瓦莱罗相仿,两倍于马拉松石油(Marathon Oil)。我们在美国国内有11座炼油厂,在其他国家还有4座,实现了地域分布上的多元化。”
菲利普斯66将直接管理约1.5万英里管道,并经由与光谱能源(Spectra Energy)合资的DCP能源公司运营另外4万英里管道,它还将拥有
雪佛龙菲利普斯化工公司(ChevronPhillips Chemical Company)的半数股权,另一半由合资方雪佛龙拥有。“中游与化工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加兰德说。
听起来不错,对吧?那菲利普斯66的新晋股东该怎么做呢?最简单的选择是按兵不动,持有这些新得来的股票。毕竟,下游部门利润增长迅猛(从2009年的5亿美元激增至去年的36亿美元),加兰德还承诺将大手笔派发股息、回购股票。该股很快还将进入标普500指数,取代苏比维鲁(Supervalu)。
可我对菲利普斯66总还有些挥之不去的疑虑之情。业界普遍认为,康菲本次分拆实际上是上游部门抓住机会,一举抛弃回报率较低的下游资产,而不再像以前那样逐步剥离。在分拆前的整整两个月中,康菲石油都向我表示,正要退休的首席执行官吉姆·马尔瓦(Jim Mulva)和新任掌门瑞安·兰斯(Ryan Lance)均完全没有时间接受福布斯采访,或许正是因为他们不愿谈及上述问题。
另一方面,加兰德则必须跟大家谈谈,以便使投资者更熟悉这家新巨头。在分拆前的专访中,我问他投资者有什么理由为获得菲利普斯66股票而兴奋。他说:“它使下游部门可以放手追逐自身的增长机会。”
可说真的,就算真有尚未得到重视的机会,它们到底有多大?今年上游部门(康菲石油)计划投资150亿美元,而下游业务的资本支出预算只有10亿美元。考虑到上游业务的企业价值为1240亿美元(根据德意志银行分析师的说法),而下游业务只值345亿美元,些许失衡并不意外,但不该有上述鸿沟。加兰德表示:“作为一家综合性石油公司,我们过去将大量资本投入勘探与开采领域,对综合性石油公司来说,那确实是正确做法。”
其实康菲过去不仅将多数资本投入上游业务,还从下游业务抽取资金。最近几年里,康菲出售了价值20亿美元的管道及一座欧洲炼油厂,还放弃了与
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在沙特共建一座全新炼油厂的大项目。菲利普斯66现在打算出售位于路易斯安那的Alliance炼油厂和宾夕法尼亚的Trainer炼油厂(达美航空曾暗示有兴趣买入),很可能还会卖出其他资产。加兰德称:“我们一直在出售或关闭无利可图的资产。”
他的做法并不特殊。无数美国炼油厂已被关闭或正在挂牌出售,这主要是美国车用汽油需求下降及大量乙醇涌入燃油供应市场的结果。“世界上的炼油厂已经足够多了。”加兰德如是说。
菲利普斯66这边的资本回报率也有了显著增长,2009年仅为1%,2010年跃升至5%,2011年更达到13%。可上游业务的表现仍然领先,尽管收购俄罗斯卢克石油(Lukoil)和柏林顿资源(Burlington Resources)的交易麻烦不断,并为此蒙受了数十亿美元亏损,但这三年中仍分别实现8%、12%和16%回报率。(相比之下,
埃克森美孚去年上游业务资本回报率达26.5%,下游业务也有19%。)
作为全美最大的独立炼油公司,如果菲利普斯66想要缩减炼油业务,该用什么新业务取而代之呢?加兰德表示:“我们计划走升级之路,将更多投资注入化工和中游。”这些合资企业确有一些良好投资机会:比如投入60亿美元建设新管道,服务于蓬勃发展的页岩油气企业;在沙特阿拉伯新建一座塑料厂;花50亿美元在
墨西哥湾沿岸建设乙烷厂。但要使这些新项目投入运营,仍需大量投资,同时,加兰德称他挑选出部分资产,卖给业主有限合伙制企业,以保证派发股息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