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为促进天津市地热资源有序勘查和合理开发,提高地热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天津 市编制了《天津市地热资源规划(2011-2015年)》。日前,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天津市地热资源规划>的批复》(国土资函[2012]216号),原则同意《天津市地热资源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并从即日起发布实施。作为全国首个获批的
十二五地热资源专项规划,其发布实施将对加强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宏观调控,提高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管理水平,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天津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全市地热资源分布面积达8700多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宝坻以南广大平原地区。天津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截至2011年底,全市地热井共有349眼,其中开采井275眼,回灌井74眼,年总开采量为2976万立方米。天津地热资源广泛应用于供暖、温泉理疗、旅游度假、农业种植、水产养殖和洗涤印染等领域。截至目前,全市地热供暖总面积已达到1242万平方米,约占全市集中供暖面积的5%,是全国利用地热资源供暖规模最大的城市。
据了解,此次批准的《规划》基期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展望期为2016-2020年。规划范围为天津市所辖行政区。
2015年新增地热流体可开采量1140万立方米/年
天津市实行地热资源开采总量调控。至2015年,全市地热流体开采总量控制在4500万立方米/年以内,年节约标准煤36.71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7.60万吨/年。至2020年,全市地热流体开采总量控制在6000万立方米/年以内,年节约标准煤50.50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20.49万吨/年。根据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并重的原则,规划期(2011-2015年)内,将完成1处大型地热田勘查,2处中型地热田勘查,预期新增控制的地热流体可开采量1140万立方米/年。到2020年,计划完成4处中型地热田勘查,预期新增探明的地热流体可开采量640万立方米/年,与目前相比,年增长率将达42.9%。
新增地热供热项目建成采灌系统,供暖系统尾水回灌率将达70%
该《规划》提出,要通过调整开采布局和地热资源利用结构,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积极推广梯级开发利用技术,提高地热资源的利用率。新增地热供热项目100%建成采灌系统,资源利用率达到90%以上。针对以往实施单井开采的地热井,要结合实际有效进行资源整合及补建回灌井。至2015年,补建16眼回灌井,全市地热资源总回灌量达到2760万立方米/年,用于地热供暖利用系统的尾水回灌率达到70%。
同时,大力推广地热梯级利用模式,降低地热尾水排放温度。至2020年,天津全部地热采灌系统将实现尾水回灌温度低于25℃。
全市地热资源实施区别化勘查规划
该《规划》提出,依据地热资源勘查程度和地热资源潜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城市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本市地热资源实施区别化勘查,具体划分为鼓励勘查区、控制勘查区和限制勘查区。其中,鼓励勘查区包括中心城区西部、滨海新区的汉沽~大港、北辰区西北部、津南区、西青区东部及西部、宝坻区北部、静海县西部和蓟县。控制勘查区包括滨海新区的汉沽北部、武清区、宝坻区南部和宁河县南部。限制勘查区包括中心城区东南部及东北部、东丽区和静海县东部。
形成“双城四区八景”温泉旅游建设格局
根据天津市城市发展规划,在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温泉旅游区域,形成“双城四区八景”的温泉旅游建设格局:即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两城为主,以团泊新城、东丽湖温泉旅游度假区、京津新城和蓟县官庄四个区域为辅,建设天津滨城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米立方?水世界、滨海观赏鱼休闲园、华泰现代农业园、万源龙顺度假庄园、天鹅湖旅游度假村、官港生态园和津南农业科技园八个地热特色旅游景区,结合海河风光游、东部海景游和北部山野游等项目来打造天津市温泉(地热)旅游产业集群和体系。拓展温泉旅游内涵,建设地热科技馆、温泉公园、科普基地,逐步形成“规划一体化、建设规模化、产品多样化”的特色温泉旅游产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