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可燃冰或明年开钻 初估可供全国用130年
提起百慕大,许多人都会不寒而栗。在这片被称为“死亡地狱”的海域,传言从1945年以来,有数以百计的飞机和船只神秘失踪。无情吞噬生命的“魔鬼”究竟是谁?美国科学家提供了一种答案——不是外星人或某种未知的神秘力量,而是加勒比海海底深处强烈释放出的甲烷水合物。
这个甲烷水合物就是我们常说的可燃冰。可燃冰不仅是百慕大死亡海域的背后黑手,更可能是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最近,在中国科协与中国海洋学会联合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说资源话南海”活动上,专家揭秘,中国南海可燃冰明年有望开钻取样。
既是天使又是恶魔的可燃冰究竟有何神奇?可燃冰的开钻取样会对中国的能源未来带来怎样的影响?
当人们想到能源时,脑海中总是出现燃烧和火焰,而把冰块看作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但是今天,科学家却发现一种在特定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并稳定存在,广泛发育在浅海底层沉积物、深海大陆斜坡沉积地层和高纬度极地地区永久冻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一种似冰状的白色固体物质,因含有大量甲烷而可燃,所以也被称为“可燃冰”。
科学家在
墨西哥湾第一次找到可燃冰时,它是包裹在淤泥里面的一块冰。可以用火柴点燃。2007年,我国在南海海域域183米处打到了这种天然气水合物。2011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可燃冰的专项研究,海洋6号对发现海域进行精确测量。明年2013年将再次开钻,获得新的样品,探明储量。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这种南海发现的
新能源可燃冰。
张洪涛:开采出来后,他是什么东西呢,无非就是天然气。里面混了有二氧化碳,混了很多水,很多其它的杂质。我们给它分离掉。目前我们在南海搜集到的可燃冰,搜出来的气体非常纯净。99.8到99.9。我们四个样品,全都是高纯度的CH4,纯的甲烷。非常好的天然气,非常清洁。烧的时候没有任何杂质。将来我们采出来以后,就是当天然气一样使用。
张洪涛分析指出,可燃冰用途广泛。人们可以用它来开车、发电,也可用于化工领域。正是因为可燃冰实用领域广泛,未来全球进行海洋可燃冰勘探与开发的脚步会越来越快。
张洪涛:现在老百姓特别需要用天然气来开汽车。现在汽车呢,叫CNG,是压缩的,有一定的毛病。有的地方推不开,不安全,压缩到很小的体积,再小体积也远远大于汽油油箱。CNG还有一个毛病,出租车汽车一天要加三次。它一次加不满。加几个小时又要加,加呢,每次排队二个小时,六个小时在折腾。将来我们的可燃冰,变成老百姓家家可用的时候,它就是天燃气,一样一样。家家户户可以用。
目前全球总共有116处地方发现了可燃冰,预计全海域资源相当于全球690亿油当量,南海占大部分。据初步估计,南海可燃冰资源量相当于650亿吨石油,够我国使用130年。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南海的可燃冰可能主要集中在东沙、西沙和神狐等海域。
张洪涛透露,我国大型科考船“海洋六号”今年将对南海可燃冰进行专项调查,明年有望开钻取样。但张洪涛同时也表示,尽管我国目前开发可燃冰的水平基本与国际同步,但仍有一定差距,而差距就在于装备:
张洪涛:中国有差距,在两点:我们的装备,我们能采到南海可燃冰的样品,是雇用国际上的船来开采的。我们急需要靠自己的船。能不能采到1000米以下的可燃冰的样品,非常难。估计5到10年才能有这个装备。我们没有装备来进行面积性的勘察。
为解决装备,今年4月18日,我国成立了国家海洋调查船队,成为我国多个涉海部门共同打造的首个全国共享的海洋调查基础平台。国家海洋调查船队的这19艘船舶,有为公众广泛熟知的雪龙号、大洋一号等科学考察船,还包括向阳红6号,科学1号等目前我国调查水平最先进的船舶。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司副司长雷波介绍,国家海洋调查船队将主要承担国家海洋基础性、综合性和专项调查等任务。
雷波:我们的调查范围不仅是近海,还有一部分我们管辖海域,也就是专属经济区的调查,海洋调查呢就是为了给各项工作提供最基础的信息数据,获得第一手资料,服务国家海洋事业发展需要。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船队组建进一步深化了各涉海部门在海洋调查工作中的合作机制。
刘赐贵:船队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协调机制的平台。这是第一批的19艘船形成这个平台,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加入,使海洋调查工作能适应我们拓展海洋发展空间的需求。
尽管“可燃冰”的资源前景远大,但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可燃冰仍路途遥远。目前,在国际前列的日本已拥有七口钻井,美国则从2000年起将“可燃冰”作为政府项目,与各大学和私营公司合作,进行勘测和实地研究。此外,加拿大、印度、韩国、挪威等国也纷纷开始投入勘探项目。在这里,我们也期待中国能够早日打开这座海洋的能源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