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的“火焰山”之旅
2012年6月,在新疆吐鲁番境内的小草湖-和硕公路上,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正缓缓前行,在40℃的酷暑中,工人们挥汗如雨,随着机组开过,路面原有的车辙路病,消失不见。不久之后,这条公路将正式改建为高速公路。
对于地处“火洲”吐鲁番的这段路面,长期以来的高温,是造成路面车辙病害的最主要原因。英达大型就地热再生机组施工后,对其进行了对症下药的有效治理。
英达热再生技术,让“火焰山”道路更抗高温
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以炎热干燥闻名于世,被公认为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西游记》中称此地为火焰山,路面温度最高可达到84℃。
根据路面勘测,小草湖-和硕公路车辙大多在2cm左右,最深的部分则达到了6cm。
与其他地区常见的失稳性车辙不同,根据现场取芯、勘测,在小草湖-和硕公路,车辙变形主要发生在上面层,中、下面层基本稳定,而且车辙路面波峰处基本没有隆起的现象,路面病害属于典型的压密型车辙。“这主要是路面温度常年过高,以及长期重型车辆荷载所造成的。”江苏省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专家表示,要想在修复路面后,延缓车辙的复发,提升路面的高温稳定性是当务之急。
实验室研究证明,使用英达热再生技术可对原路面材料进行原价值循环再用,充分利用了原有路面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高的特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要大大优于新沥青混合料。前期施工的案例证明,使用英达就地热再生治理后的路面,车辙复发大大延缓,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在施工方案论证会上,英达的方案得到了在场专家及技术人员的高度肯定。
出色工艺控制,保证施工质量
炎热的高温,给英达就地热再生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现场气温达到了40℃,工人在加热墙边施工,非常辛苦。”英达公司施工事业部的徐鹏高级经理表示,为减少高温的影响,英达在现场做了积极的防暑措施,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另一个对工程影响较大的是大风。由于当地高温少雨的气候特点,经常会出现7级以上的大风,为防止大风造成加热墙和沥青混合料的热量散失,英达公司做了大量的预防工作。“所有的加热墙都加装了防风帘,同时采用隔热材料,对现场的沥青混合料车进行覆盖,严密的保温工作,使得本次施工没有受到大风的影响。”徐鹏告诉记者。
由于现场部分路段车辙达到了6cm,在这部分路段,采用了英达独有的重度车辙治理工艺。施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加热、耙松后,利用熨平板对路面进行整平,将再生沥青混合料填入波谷,随后进行碾压,再经过第二次加热、耙松后,添加少量新料,一次碾压成型,确保了重度车辙的治理质量。
施工后根据有关部门的检测,英达就地热再生本次施工质量完全符合相关验收标准。天津代建指挥部副指挥长张春海对记者表示,与传统工艺铣刨摊铺的施工方式不同,英达就地热再生施工后新旧路面接缝处均为无缝黏结,而且没有错台,施工平整度非常优异。
交通干扰小,确保南北疆大动脉畅通
“小草湖-和硕高速公路,是连接新疆南北疆的交通动脉,其地理位置无法替代,施工期间车辆无法绕行”,天津代建指挥部副指挥长张春海对记者表示,由于路面只有双向四车道,本次施工中交通不能中断,在设计本次施工时,天津代建指挥部特意组织召开了G3012小草湖-和硕高速公路项目施工期间交通导行方案的专家论证会。
“英达就地热再生施工的最大优势是对交通干扰小”,张春海告诉记者,相比于其他的养护方式,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施工仅占据一股车道,施工期间道路仍可保持畅通。由于纵坡大,道路窄,大货车多,这条道路易发交通事故,因此在施工时,安全因素也是首要需考虑的。“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施工时,严格执行了我们前期设计的导行方案,确保了施工期道路的通畅。”张春海这样表示。
据了解,英达机组施工的速度可达4-6米/分钟,其施工效率也得到了张春海的大力称赞,“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每天施工近12个小时,完成整个工程只需要8天时间,比传统工艺要快很多。”
环保技术的成功实践
“这次对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引进,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节能、环保工艺的一次成功实践。”张春海告诉记者,由于过去对这一技术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本次施工最初更多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但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这一工艺在节约、环保方面的优势,让他印象深刻。
“过去采用传统工艺修路,原路面的旧料处理首先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张春海告诉记者,由于废旧沥青混合料不能随意废弃,必须对其深埋,在增加人工成本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而传统工艺治理道路时,对新料的需求也非常大,“如果要现场炒料,还需要竖起拌合机,但用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原路面材料进行了100%原价值就地再生利用,不但没有废弃沥青混合料,则大大减少了新料的需求量,非常省事。”
张春海认为,鉴于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高效、优质、环保、节约的特点,本次对这一高新技术的引进非常成功,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新疆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非常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