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成北极圈石油开采有利因素
高昂的
油价、逐渐消融的北极冰山、越来越先进的科技正促使人们追寻北极资源。
在北冰洋海域楚科奇海的阿拉斯加海岸上,有个名叫温莱特的小村庄。最近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的科学家吸引了一小部分爱基斯摩人,前往当地校园体育馆听取该公司的夏季计划,公司希望从7月到10月间在距温莱特村十万米的近海区域钻三口探井。
继20世纪80年代在温莱特近海区域发现石油和天然气后,壳牌公司一直有信心能够再次挖到宝。大部分石油商都是谨慎的,毕竟在一块精挑细选的石油版图上能够找到商业油井的机会只有1/20。曾在2005年和2007年为获取阿拉斯加海域采掘许可证花了22亿美金的壳牌公司,开始有些怀疑这里石油资源丰富可能是个弥天大谎。其区域总监罗伯特·布劳说,“今年对北极而言是很重要的一年”。
加快开拓北极区域,这也许会为阿拉斯加日益萎缩、以陆上油井为主的石油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为了保证阿拉斯加输油管道(现在的流量不到容量的三分之一)的压力,石油商也需要找到新的、资源丰富的油井。高昂的油价、逐渐消融的北极冰山、越来越先进的科技正促使人们追寻北极资源。
大举北进
壳牌的科学家称,相比2010年时发生深水地平线号
泄漏事件,现在的石油泄漏预防措施更严谨。但是他们对村民们讲得更多的是,他们为当地野生动物的保护和考古学发展的巨大投入——公司在这一方面已经投入6000亿美金及150名研究人员。
康菲石油公司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两者均有在阿拉斯加开采石油的计划),也共同出资大约3000亿美金。这些花费大部分是因监控者要求的,但是石油公司对此的投入更多的是希望以此来躲过爱基斯摩人和环保人士的法律责难。
至今,壳牌公司已经扔了40亿美金到这个北极风险项目中,但还没挖掘过一个油井。奥巴马政府强行暂停北极海上区域的挖掘更是严重耽误了项目的进程。为了改变状况,壳牌需要拿到35张以上的官僚机构的同意票,而至今还差2张。
石油公司保持耐心是很明智的做法。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的研究,北极可能储存着900亿桶石油和1669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两者分别占预估的全球尚未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的13%和30%。人们认为这些储备的84%都在海底,分布在最有可能蕴藏石油的美国、加拿大和格陵兰岛以及最有可能蕴藏天然气的俄罗斯和挪威,仅阿拉斯加海域就可能占资源总和的20%。
北极产油历史由来已久。继1920年人们在加拿大麦肯齐河谷发现第一个陆上油井之后,有400多个北极油气田陆续被发现。但是,油气田的开采进度很缓慢,主要因为北极开采经营的高昂费用。在北极,唯一的大型海上开发基地是挪威国家石油公司2007年在挪威巴伦支海开发的斯诺赫维特气田。北极一半的盆地至今尚未被勘探过。
随着油价的日益攀升,越来越多的石油公司开始向北极挺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简单
采油机会的减少和不断消融的冰块正在改变北极的油田状况。20世纪80年代后期,壳牌公司在阿拉斯加海域发现石油和天然气。但是当时的石油价格只有15美金/桶,远远低于石油萃取赚钱的目标价。所以壳牌公司宁愿让其采油许可证过期。随着当前油价攀升至150美金/桶,以及水平钻井突破性技术的成功,使得从较少的油井开采出更多的石油成为可能。这也是石油公司们大举进入北极采油的另一个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中东和其他地区那些最容易产油的油田正在日益衰竭。而且由于大多数这样的油田都被国有企业控制,使得大型的独立石油公司不得不四处寻觅替代品——既可以使用他们的先进技术,也能确保长期投资的可能性。基于这两点,北极油田绝对是不二选择。
气候变暖成有利因素
石油公司们都不愿意承认气候变化其实对他们的北极开发提供了便利,因为他们不希望被认为是在以环境为代价进行牟利。
但事实上,气候变化的确使得阿拉斯加油田的开采变得容易,因为阿拉斯加可能在将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变成一片开阔的无冰海面。海洋冰块的逐渐消失,也是北极成为新兴的石油开采地的一个因素。格陵兰岛矿产与石油管理局局长乔恩·司珈伍·尼尔森也承认,这确实是该局决定在格陵兰岛西部的迪斯科湾钻井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美国、挪威、俄罗斯和格陵兰岛均在自己管辖的北极近海区域进行
石油勘探,并且获得几项重大发现。在去年12月,挪威国际石油公司又发现两个巴伦支海域(北冰洋的陆园海之一)的油气田,公司希望在2020年之前北极新油井可以达到日产约100万桶油。另外,挪威在1月份已经发放26张巴伦支海和挪威海的开采许可证,并且计划于明年颁发更多张许可证。据全球最古老的保险组织英国劳合社最新报道:未来10年,北极在近海能源方面可以吸引1000亿美金的投资。
沿海国家的北极“盛宴”
除美国因当地有影响力的环保人士反对在阿拉斯加州钻井之外,几乎所有的北极沿海国家都希望能发展近海能源。挪威指望巴伦支海域可以弥补其北海石油产量不足的现状。而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宣布的新的外国石油公司投资政策,也暗示了俄罗斯对近海石油开发项目的野心——其不仅希望北极海域石油的开发可以弥补西伯利亚油田不断下降的产量,也寄希望于外国资本和技术能帮助其国有企业完成北极产油的目标。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与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在4月联合后不久,又和意大利埃尼石油公司(Eni)宣布就喀拉海勘测达成协议。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和
道达尔公司(TOTAL,全球四大
石油化工公司之一)与俄罗斯天然气公司(Gazprom)共同签订协议,将投资400亿美金用于巴伦支东海域的庞大的什托克曼天然气田的开发项目。
许多国外石油公司觊觎俄罗斯丰富的石油资源。2011年英国石油公司BP就试图与俄罗斯石油公司谈判。因为遭到现有俄罗斯合作者——英国秋明石油公司(TNK-BP,俄罗斯第三大石油公司)的反对,谈判最终失败。但俄罗斯政府并不愿意独立支付在北极条件那样恶劣、偏远的地方施工所产生的巨额费用,所以仍在与其他公司谈判,以期获得更优惠的条件。埃克森美孚公司预计,喀拉海三大分部的勘测钻井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需要5000亿美金的投资,而什托克曼天然气田最初的生产花费预计就达150亿美金。
对于格陵兰岛而言,其预期的石油收入被其渴望独立的抱负束缚着。并且,格陵兰岛的北极边境是个冰冷、黑暗、遥远的地区,几乎没有任何基础设施建设或者监管设施以支持石油产业发展。在2002年和2004年,格陵兰岛为该岛南部和东部近海勘测开采权分别举办了竞标会。加拿大能源公司(EnCana)得到南部和东部的开采权。从2006年到2010年,其又把开采权出售给各大公司,其中包括埃克森美孚、
雪佛龙(世界最大的全球能源公司之一)和凯恩能源。
但是,北极近海碳氢化合物的开采进程是极其缓慢的。埃克森美孚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就双方合作开采的投资预算需要到2016年末或2017年初才能最终确定。壳牌公司期望在10-15年间阿拉斯加近海就可以产油,那么在格陵兰岛区域即使真的发现有石油,估计也需要至少20年。
技术难题仍重重
技术问题仍然是个棘手的问题。勘探钻井不能直接穿过冰川,所以需要钻探设备绕过冰川来实现移动,这意味着钻探的时间很短。如果要穿过冰川来产生北极的碳氢化合物,这是相当复杂的。一个方法是在海床上、冰川下的中间位置建基础生产设施,另一种方法是用抗冰的混凝土结构框住基础生产设施。但是,一旦遇到一个非常大的冰山,这两种方法便都行不通。道达尔公司已为北极近海天然气工程投入巨额资金,但其开发总监米歇尔·霍卡德称,“我们暂时还没考虑钻井以获取北极石油,北极石油开采现在还有很多技术难题——太多冰川、黑夜和暴风雨天气”。
政治风险也是一个难题,其难度取决于你和谁谈。因为技术上不可能清除干净冰块里的所有漏油,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和格陵兰岛都要求在九月停止勘探钻井(九月距海水十月结冰只有一个月)。但是,一旦石油生产开始,这样的休产活动是不可能的。而且,万一发生海底“井喷”,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环保角度来看,“冰川石油三明治”也是一大问题。在挪威岛附近,漏油最终会凝结在冰块中,使冰块出现坑坑洼洼的麻点,而且会有更多的冰块一起凝结,这样就形成了“冰川石油三明治”。当海洋冰块移动时,这些“三明治”也会分散到北极各地,而且随着冰块的融化也会逐渐溶解。壳牌,这家当今拥有最先进技术的公司之一,坦承对此暂时也没有解决办法,只能通过跟踪这块“三明治”冰块,待其融化时将石油燃烧掉。这种控制漏油的手段让人们对此毫无信心。
5月1日,绿色和平组织的环保分子登陆了壳牌在赫尔辛基港租用的破冰船(阿拉斯加海域)。这类的冲突很可能在俄罗斯以外的北极海域发生——这代表了其他类型的非技术性风险同样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