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不断有舆论称
欧佩克组织“名存实亡”,但7月16日,欧佩克公布的统计年报显示,去年各成员国的石油出口收入同比大增40%,而这些产油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计则攀升18%。
这也意味着,时至今日,世界经济的发展与欧佩克发展状况休戚相关。欧佩克政策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仍然较大,甚至是越来越大。为此,中国应审时度势,灵活应对。
首先,建立国家与企业、社会的梯次战略
原油储备。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对进口石油依赖越来越强,
石油安全问题日渐突出,需要加快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由此,可建立官民一体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和完善的石油经营管理体制,集中企业和社会力量,形成国家、企业和社会阶梯式的战略原油储备制度。
其次,在国内建立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中国加入WTO后,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政府不再干预。建立一个正规的、统一的石油交易所,有利于吸引国际石油资源和国际资金;有利于明码标价,实行公开、公平、公正交易,抑制走私和投机买卖;有利于与国际石油市场接轨;有利于中国石油市场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再次,努力降低原油成本。这是石油企业永恒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使石油效益最大化,使企业具有市场竞争力。降低原油成本,一要打破传统以产量为中心的观念,一切从经济效益出发,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组织生产经营。二要重视科学成果的推广应用,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其四,加大
石油勘探开发投入力度,加快寻找新的后备资源。这是立足国内供求形势的必然,是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的需要。
石油石化企业应加大
勘探开发力度,特别是新区、新领域的风险勘探投入,力争有更大的发现和突破,确保国内油气可采储量的持续增加和油气生产的稳定发展。在有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挖掘增产潜力,增加国内原油供应,强化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高储采比;适当恢复在低价位不适宜动用的边际油田、小油田和高成本油田的开发和生产等。
最后,加快国际化进程,大力拓展海外石油业务。在搞好区位优化选择,追求探明储量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继续积极拓展
海外油气勘探业务,以增加份额油产量,弥补国内原油缺口。中国将以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以及南美洲三大战略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勘探开发的投资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开辟一批新领域、新项目,有效分散投资风险,不断滚动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此外,中国应积极参与能源安全的国际合作,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加快石油战略储备建设,健全能源安全预警应急机制。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中国政府应坚持能源生产、消费和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把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应用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降低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轻能源消费增长对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国政府还应采取扩大
核电供应的战略,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通过法律政策措施和市场手段,鼓励节能,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改革和完善能源管理体制,应对制度性危机。
7月16日,欧佩克组织(OPEC)在维也纳总部发布《欧佩克年度统计报告2012》。报告从不同层面陈述了欧佩克成员国和世界石油工业在2011年度的表现,包括石油天然气进出口形势、上下游产业发展格局以及全球的勘探开发活动。报告的要点如下:
2011年,世界原油生产总量增长了0.9%。其中,加拿大、美国和中东的原油产量攀升,西欧和非洲国家的原油产量下降。而欧佩克组织成员国在2011年的石油产量持续稳步上升3%。
2011年,世界原油消费总量也增长了0.9%。这部分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中国。同时,拉美和中东地区的消费量对增长量贡献也不少。而欧佩克组织成员国在2011年石油消费量持续稳步上升2%。
2011年欧佩克组织成员国已探明的
石油储量总量仅比2010年略有增长,数量为12亿桶,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81%。
欧佩克组织成员国在世界天然气市场中也处于重要地位,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约为95万亿标准立方米,比2010年增长了0.8%,占世界总量的48.4%。
2011年,欧佩克组织成员国原油出口总量的54%运往亚太地区,21.1%运往北美和欧洲国家。汽油出口总量的49.8%销往亚太地区,销往北美和拉美地区的汽油分别约占总量的13.6%和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