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国务院印发了《节能与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的通知,其中删除了征求意见稿中“近期以混合
电动车为重点”和“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乘用车年产销量的50%以上”的字句。对此业界专家认为,这样有效避免之前直接点明以混合电动车为重点而可能引起的新能源发展路线之争,又回避了之前定出的难以达到的高指标,再次明晰了未来新能源发展目标。
混动“未明说的重点”
根据《发展规划》所述,本规划所指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之前呼声很高的混合动力并非不受重视,只是二者发展目标不一。在《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对“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是要“重点推进”,对“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是要“推广普及”。即“重点推进”是因为技术不成熟、难度大,要重点推动;“推广普及”是有较现成的技术,只要推广就能普及。业界专家解读,言外之意,混合动力成为了“未明说的重点”。另外,《发展规划》要求,“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要达到这个全球最严格的油耗目标,目前最可行的混合动力汽车的推广和普及,就势在必行,市场也将迅速起步。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12年上半年汽车整车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3167辆,其中,纯电动汽车3021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46辆;销售新能源汽车3525辆,其中,纯电动汽车344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81辆。《发展规划》对能源未来的发展规划是: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谨防“以市场换技术”老路
比亚迪电动汽车着火事件,再次给新能源汽车安全拉响警报。《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并认为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中心环节。这就需要大力推进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发展规划》还指出,到2015年,新能源乘用车最高车速不低于100公里/小时、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达到150瓦时/公斤以上等目标任务,这无疑也是对核心技术能力的挑战,同时表明低速电动车被否决。
《发展规划》同时提出要“积极发挥国际合作的作用”,其内容是:支持汽车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基础和前沿技术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研究,进行全球研发服务外包,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开展联合研发和向国外提交专利申请。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对此,业界专家指出,《发展规划》对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基础和前沿技术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及技术交流与合作作了明确的界定,而没有提出产业化的国际合作。现在,用国外部件拼装各种国产电动车交账,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捷径”。业界担心需谨防新能源战略的发展不要重走燃油车时代“以市场换技术”的老路。
基础设施可引入社会资金
《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了任务要求:要积极推进充电设施建设,以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充电设施建设中还提出了商业运营这一模式。鼓励试点城市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因地制宜建设慢速充电桩、公共快速充换电等设施,使其逐步实现市场化和社会化。
另外,针对动力电池后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中也提出,要引导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并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以此加强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