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以下简称石勘院)成立于2000年7月,其前身为原国家地质矿产部所属的7家油气普查勘探研究单位,经过40余年的沉淀积累和10余年的发展建设,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油气
勘探开发综合研究机构和资料信息中心。
近年来,石勘院按照“贴近生产、加快创新”的科研工作方针,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和特色技术,形成了海相层系
油气勘探评价技术、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技术、特殊天然气藏开发技术、
低渗透油藏提高
采收率技术等6项核心技术,以及海外项目快速评价技术、特殊
储层预测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等8项特色技术。
中国海相地层油气资源丰富,是“二次创业”的重要接替领域。石勘院针对中国海相地层的特殊性,积极开展油气成藏理论研究与勘探技术攻关,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形成了“海相碳酸盐岩有效烃源岩有机碳下限值为0.5%、膏岩层是优质盖层、‘源-盖控烃’选区和‘斜坡-枢纽控聚’”等理论认识,建立了海相烃源岩评价技术、油气动态成藏过程恢复技术、油气动态保存条件评价技术等技术系列。这些创新理论与技术,有力地指导了海相勘探,推动老区勘探获显著进展,塔河油田获得探明储量10亿吨,元坝气田获得三级储量6000多亿方;指导新区勘探获重大突破,四川盆地川科1井和塔里木盆地玉北1井均获高产油气流。提出了川西南寒武盐下、鄂西渝东、大巴山前、塔里木寒武盐下等重点探索领域,已取得重要勘探进展。
天然气是高效清洁的能源。但高含硫化氢气藏、致密砂岩气藏和
火山岩气藏等特殊天然气藏的复杂条件,对开发技术提出了巨大挑战。近年来,石勘院围绕普光高含硫化氢气田、大牛地致密砂岩气田和松南火山岩气田,深入分析制约增储上产的关键影响因素,逐步攻克并形成了复杂储层及含气性预测技术、复杂储层精细刻划技术、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改造技术和特殊天然气藏开发技术。运用这些技术,科学优化普光气田开发调整方案,减少8口开发井,节省开发投资17亿元,为“川气东送”做出重要贡献。科学编制元坝区块开发方案,为元坝建产30亿方提供重要支撑。持续加强大牛地气田稳产增产技术攻关,为大牛地30亿方产能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我国确立了“走出去”发展战略。国际市场变化快,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石勘院针对上述特点,以支撑集团公司获取海外优质油气资产为目标,不断探索不同类型的新项目评价方法和流程,规范不同专业、不同勘探开发阶段新项目评价的关键指标和参数,形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海外项目快速评价体系,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外油气项目协同工作平台”。应用该体系共评价海外油气项目258个,中标/收购优质勘探开发项目17个。中标和收购项目累计为中国石化增加原油权益可采储量5.12亿吨,累计增加原油权益生产能力1400万吨/年,使
中石化2011年海外原油权益产量达到2288万吨,实现了中国石化海外油气储产量的跨越式发展。